山西是国内最大的电煤供应省,但是常常会听说山西电厂也缺煤。跟煤最近的山西电厂望着煤山却买煤无望,说明目前煤炭市场的确出问题了。据说,仅今年一年大唐太原第二热电厂就遭遇了至少四次“煤荒”。跟煤最近的山西电厂望着煤山却买煤无望,说明煤炭市场的确有问题。 去年国际油价大幅度上涨,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影响,但从能源消费结构来看,煤炭价格上涨带来的威胁更大,因为中国的电源结构中煤炭占70%的比重。当煤炭价格持续上涨,煤企更愿意将煤炭放在市场上卖,煤电之间的电煤购销合同,常常“只定量不定价”,给后面的合同执行留下空间和隐患。 现实中我们会看到,煤企供应电煤的积极性不高,电煤合同的落实情况比较差。再以大唐太原第二热电厂为例,年初该厂签订的年供应150万吨的电煤合同,截止到现在只兑现了40万吨。电煤来不了,山西的电厂就得想办法到市场上买煤,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山西电厂不得不到煤价相对便宜的陕西、内蒙古等地买煤。 每年到年底,一般都看到煤炭供应紧张和缺电的新闻。现在的情况是,自然灾害会出现电煤紧张引发的电厂无煤发电;没有灾害,电厂也会无煤发电,缺煤不再是突发事件引起。冬季是能源需求高峰以及气候会影响煤炭运输是一个常识,而年年抢运电煤使我们意识到:为什么电厂不能早做准备,在用煤高峰期来临前就增加电煤库存?可能有很多原因,在煤炭价格大幅波动的情况下,电力政府定价使得煤价对于电力来说,存在很大风险;此外,囤煤本身也有成本,对于大面积亏损的火电厂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国内煤炭产能应该没有问题,中国煤炭运输跟不上需求增长不是现在才是一个问题,煤炭大省山西电煤供应短缺也说明目前缺煤的主要原因可能还不是运力。有人说,这是每年签煤电合同的博弈而引起的短期煤炭短缺,好像有一些道理。山西省外买煤这种舍近求远的运煤成本通过推高电力成本,最终由消费者承担。 无论如何,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煤炭仍然是电力的主要能源来源,煤电之间的矛盾焦点在价格,也就是我们常常听到的“计划电”和“市场煤”的问题。如果不尽快解决煤电问题,电力供需平衡将非常脆弱,“电荒”将会由不同原因引发(包括煤电矛盾,异常气候等等)而持续出现。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说明,在电力价格改革不能到位的情况下,煤电联动仍然是解决煤电矛盾的有效手段,的确找不到其他更好的解决办法。或者由于煤炭需求增加,或者是由于石油价格上涨,或者是由于煤炭进口增加,我国煤炭价格的大趋势是上涨,保障电力供应需要切实推进哪怕是“有限制”的煤电联动。 中国目前煤炭发电占总发电近80%,煤炭成本占发电成本的60%以上,煤价上涨而电价不上涨就会对电力供应有影响,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障碍,如何保障电力供应会是政府十二五期间必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都知道,缺电的社会经济成本远大于电力供应成本。如果电力短缺是由于缺煤,解决短缺问题的选择就不是很多:要么煤电联动,要么抑制煤价。 煤电联动的一个担忧是:电价动了,煤价接着动,经济和消费者如何承受?政府可以设法抑制煤炭价格上涨的动力。比如说,在特殊的情况下,即当煤价出现快速上涨,可以考虑像对石油一样,由中央政府对煤炭征收“特别收益金”。中国的煤炭资源基本是国有的,经过近年整合,产量相对集中,以国有大型煤炭企业为主。对煤炭征收“特别收益金”,即通过测算煤炭资源的成本、各种费用以及利润空间,保证留给企业足够的收入用于可持续发展的开支后,计算出特别收益阶段。中央政府征收煤炭“特别收益金”提供了卖多而不是卖高的动力,可以缓解煤价上涨的压力。 中央政府还可以用“特别收益金”的收入建立特别基金来稳定电价,避免电价大幅度波动。之所以“特别收益金”需要由中央政府征收,是因为地方政府可能有征后返回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