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治理交通拥堵综合措施对外公布,明确今后北京将合理调控小客车增长、必要时重点路段高峰实施单双号限行、择机收取拥堵费等措施。(12月13日《新京报》) 尽管收取拥堵费只是“择机”,但按照目前态势,收取拥堵费也许并不遥远。有专家甚至称,“(北京)全城都是小汽车,主要是因为北京用车无限制,且使用成本太低。所以,北京未来五年一定要控制小汽车消费,考虑收取车位占用费,禁止单位向私家车提供免费车位等经济手段进行调控。” 拥堵费不是灵丹妙药。收得太少,无济于事,既然能买得起车,还怕交不起拥堵费?收得太多,势必加重有车族的经济负担,会制造出新的不公。 对有车的工薪阶层来说,会增加一笔难以承受的负担,在经济压力下,不再把车开到收费的重点路段;但是对公车来说,收费再高,依然会无所畏惧,因为有公款买单;而对于富人阶层来说,他们不会在乎,此前实行单双号限行,为规避限行,不少人甚至购买了另一辆车,区区拥堵费自然也吓不住他们。 如此一来,一旦收取拥堵费,受伤最大的就是工薪阶层。而工薪阶层之所以买车,无非是为自己增加一些方便,因为北京的公交虽然相对发达,但仍不完善,特别是没有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居民小区离公交车、地铁往往有不小的距离。买车实是便于工作之举,一旦收取过高的拥堵费,能感到压力的无疑是他们。 最关键的是,收取拥堵费并不能解决拥堵难题。 据报道,伦敦多年前推出车辆拥堵费征收方案,且收了8亿英镑,但交通状况却无改善。其得失主要体现在三点。 其一,不具有长期效应。推行拥堵费之初,还有一点效果,但没过多久,拥堵持续上升,一切如故,甚至越收越堵。其二,拥堵费被浪费。征收拥堵费的主要目的,本来是缓堵,拥堵费应用于改善公共交通。但是,伦敦征收的拥堵费,用于改善公共交通系统的费用却在削减,不少费用用于拥堵费行政管理的支出。很显然,作为一种排堵保畅的手段,征收拥堵费的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别人的教训,也应引起我们的警惕。因此,一旦收取拥堵费,会不会效果不大或毫无意义?再说如何处理拥堵费,实在值得关注。基于以往经验,这种担心并非多余。 不能迷信交通拥堵费,否则所谓的缓堵,就成了添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