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经济增长的情况来看,2011年上半年仍然是同比回落,下半年是同比企稳回升,从环比来看,上半年和下半年增长速度大致平稳,下半年虽然内需因为调控见效可能放缓,但外需可能冲销一部分下行风险。因此,总体上,2011年中国经济上行风险大于下行风险,宏观政策应避免对下行风险的过度反应。
这样一来,2011年中国经济的最大风险是全球流动性宽松下的通胀和资产泡沫。因此,宏观政策的重点应该是防控通胀上升和资产泡沫。通常,政府在评估经济形势的时候,习惯把经济下行的风险估计大一点,而把经济上行的风险估计少一点,这种传统思维本身就是风险所在。
1.出口增长
基本判断是:虽然中国出口难以回归到危机前的超常规增速,但中低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依然存在,未来几年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仍会持续增加。2011年全球贸易增长会在5%—8%之间,中国出口增速将在10%以上。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出口年均增长率超过16%,2001—2008年更是经历了一个超常规的、25%的年均增长率,但这不是常态,也很难再回到类似的增速。原因在于:2001—2007年是全球经济超常繁荣期,世界市场的扩张非常快;中国加入WTO后,融入世界的步伐也加快。这两个超常规正好融合到一起导致中国出口的超速度增长。
2.投资和消费
2011年中国的投资和消费增速仍难以明显回落。积极的因素包括中国内需的空间仍然较大,居民家庭的杠杆率仍较低;消极的因素包括经历一轮刺激政策之后,投资和消费都将回到常态。
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2011年基础设施投资增速会有所放缓,中西部基本上会是一个比较微弱的增长。在房地产投资方面,政府可能还会继续采取从紧的态势,而且还会增加大众住房、保障性住房。在制造业投资方面,2011年会比今年有长足的进展,目前观察到有关的外资企业投资已经开始反弹,各个工业行业的产能利用率也比较高,包括钢铁行业。
而明年的消费可能比今年增长快一点,一方面最近一段时间收入增长、工资增长比较快,另外一方面2011年政府还要继续扩大社会保障支出,包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
总体上,2011年中国经济仍可实现平稳较快增长,保持9%以上的增速,下行风险不大。如果考虑到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这种发展的冲动和政策周期效应会更明显;短期风险仍然可控,政府对实体经济应该有一个比较稳健的判断,宏观政策应避免过度反应。
目前的政策争论主要围绕着通货膨胀。一个基本的看法是:通胀已经形成,而且超过3%的政策底线,考虑到CPI权重中的租金设定等问题,实际的通胀压力要比报出来的数据高。
不能把通胀简单归结为货币超高增长,货币超高很难解释蔬菜价格上涨;也不能简单归结为工资上涨,因为工资增长实际是缓慢的;目前PPI向CPI的传导有限。
虽然当前的通胀由一些供给和自然因素触发,但在当前流动性充裕、利率为负的情况下,由食品价格带来的通胀很容易蔓延到实体经济,演变成全面的通胀。因此,货币政策应该从紧,流动性管理和加息应该进行,并不是说货币从紧可以抑制蔬菜价格上涨,而是可以防止它蔓延到全体经济上去。
目前,部分地区采取的直接控制价格的措施短期内可能有一定的帮助,但是中长期不可行,如果三五个月后,蔬菜价格下降,并不是因为直接管制价格的结果,而是因为菜农增加了供应。
2011年通胀水平的判断:全年的通胀水平会比较高,在4%—5%之间;上半年因为翘尾因素,通胀压力会大于下半年;下半年因为基数以及夏季食品价格向下调整,通胀压力会有所下降,但食用油、粮食和糖类的价格目前仍是周环比上升,粮食价格一旦冲高,不会像蔬菜价格那样很快回落,必须到夏粮丰收以后才会有所调整,这可能发生在2011年5、6月份之后,此时还需要取决于夏粮收成状况。
因此,从目前的趋势看,如果没有重大的自然灾害,则预计明年全年通胀高点可能主要集中在上半年,货币紧缩、加息以及人民币升值等政策也将主要集中在这一时间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