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亚太经合组织第十八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被写入领导人宣言中,各成员就通过机制化方式推进经济一体化进程取得了新的共识,这是亚太经合组织在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目标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 实际上,亚太自由贸易区早在2006年或更早些时候就已经开始有所倡议,只不过当时的条件并不适宜。时过境迁,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深刻影响了世界经济格局,过去引领世界经济增长的是发达成员,现在则让位于发展中成员,特别是亚太地区发展中成员。亚太地区发展中成员地位的提升与地区内美日等发达成员经济实力的相对下降,进一步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由此拉开了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序幕。 建立亚太自由贸易区对区内成员具有诸多好处。一般而言,建立自由贸易区可以促进区内的商品、资本、人员、资源的自由便捷流动,仅此一点,每年就可以减少亚太地区因贸易资本流动的障碍而造成的上百亿美元的损失;通过自由贸易区这一制度上的安排,可以形成紧密经济体,在世界经济日益多元化的格局下,形成较强的对区外风险的抵御能力;有利于增强亚太地区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权或话语权。建立自由贸易区,还可以消除因诸多双边和多边贸易协定在制度规则上不统一而导致的问题,也有利于解决一些难点问题,如敦促部分经济体加快开放一些敏感产业、产品等领域。 不过,就目前情况而言,建立亚太自由贸易区仍存在诸多障碍。一是亚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巨大,如果强行推行贸易投资自由化而不采取特殊机制作为保障是不可行的。二是通往自由贸易区的各种路径需要协调。迄今,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的现实途径尚不明确。三是亚太地区的经济活力主要来自市场力量。换句话说,亚太地区的贸易投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不是特意在制度安排下实现的,而是地区内在的发展动力使然。既然如此,今天是否一定要推行一个更大范围的自由贸易区才能促进贸易投资快速增长,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思考。 简言之,建立亚太自由贸易区是一个长期目标,不可能在短期内一蹴而就,但这不等于说亚太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亚太地区人均收入趋同为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提供了基本推动力,亚太经济体已经开展的多边或双边地区合作以及区内大国将政治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为这一构想的实现创造了前提。 中国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时过20年,中国和亚太地区都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亚太地区成为世界上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稳步上升,中国更是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领头羊。过去是地区经济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现在则是双向的相互影响。考虑到亚太地区的实际情况,中国支持将亚太自由贸易区作为远景目标,对相关问题继续开展研究。这体现了中国在推动亚太自由贸易区由构想转化为现实方面开放务实的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