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城市病"要考虑平衡性原则
2010-12-13   作者:乔新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廉政研究院)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字号
  当前我国城市交通拥堵,并不是由于人口众多所引起的,也不是像有些学者所说的那样,是由于城市的居住成本相对较低,从而吸引大量的农业人口进入城市的中心区所造成的,更不是某些房地产开发商所说,是中国城市化发展所必须承受的代价。
  部分城市提出的限制外来人口的政策,从表面上看,是一种典型的歧视性政策,但是,从本质上来说,它反映了某些城市在扩大规模的过程中,人为限制人口的政策自觉。在财政资源大量投放到现代化城市的情况下,限制外来人口实际上就是为了防止公共产品被更多的人所享用。因此,需要反思的不是限制外来人口政策,而是政府的财政预算体制。
  假如政府将更多的资源用于改善落后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提高当地居民的福利,那么,其他地区的居民就不会蜂拥至大城市。这是一个政策导向问题,或者说是一个财政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在财政政策改变之前,允许更多的人进入国际大都市,实际上是一种间接改善农村地区居民社会福利的行为,是一种落实宪法公民权利的举措。只有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才能避免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大城市急剧膨胀,从而出现“城市病”。
  现在,决策当局试图通过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群”,来解决我国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但在笔者看来,这样的城市布局方案,或许能够解决国际特大型城市的交通拥堵现象,但是,并不足以改变中国地区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在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建立大规模的城市群,依靠国际化大都市带动周边中小城市发展,形成规模庞大的城市部落,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纳农村人口,但是,由于广大的中西部地区人口相对匮乏,资源开发能力不足,因此,这样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必然会导致中国的现代化缺乏后劲,中国地区发展失衡现象更加严重。
  解决中国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必须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必须充分考虑到中国传统文化因素,不要把人口迁徙看作是现代化的标志,从而造成中国经济发展出现空壳化现象。
  拉丁美洲一些国家在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曾经出现过农村地区居民大量涌入城市,从而导致城市快速膨胀而农业凋敝的现象。这种人口的非自然迁徙活动,虽然在表面上符合城市化特征,但是,由于它违背了自然规律,违背了人们的主观意愿,因此,一旦城市发展失去了必要的资本,整个城市就会陷入悲惨的境地,贫民窟就会成为现代化城市凄凉的风景。
  中央提出的“离土不离乡”政策,并非是要将农村居民牢牢地捆绑在土地上,而是要在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传统的文化因素,尽可能地减少移民,从而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城市移民“综合症”——土地资源与劳动者分离,劳动者失去了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在城市里成为缺乏生活资料和生活能力的城市贫民。
  第二,必须充分考虑到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不要在追求城市化或者现代化过程中,造成更多的不平衡现象。
  早在建国初期,为了实现工业化目标,决策者实行了农产品与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政策,结果导致农民成为工业化的牺牲品。在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政府为了营造国际化大都市,把主要财政资源用于优先建设大型城市的基础设施,结果导致资源的配置更加不平衡。
  现在许多城市出现了道路交通拥堵的现象,为了拓宽马路,修建更多的立交桥和地下铁路,这些城市不惜采用收取城市建设费等方式,竭泽而渔,结果导致城市企业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而城市的外来务工人员难以享受到最基本的社会福利。
  城市的发展是为了让人们生活更美好,如果由于城市化而导致居民的生活痛苦指数增加,或者由于发展汽车工业而导致居民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家园,为购买住房付出更多的代价,那么,这样的城市化不是中国追求的目标。
  中国的城市发展应当充分考虑到平衡性原则,在一些农村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通过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兴建现代化的小城镇,解决公共产品配置不足的问题。在各个小城镇之间,政府修建快速铁路或者高速公路,为城镇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大城市病”困扰北京 2010-08-16
· 中国的新“城市病” 2010-07-07
· 远离“城市病”的未来之城 2010-04-28
· 中新天津生态城:远离“城市病”的未来之城 2010-04-28
· 我国“城市病”来势汹汹 2009-10-30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两个同步"概括"十二五"分配改革要义·[思想]陈思进:一辈子租房又何妨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