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家统计局上周六发布的11月相关宏观经济数据,再结合海关总署和央行在上周分别发布的11月其他经济数据分析,当前中国经济增长依然旺盛,但CPI、新增贷款及M2增速等指标均显示通胀压力“不降反升”。为遏制当前通胀压力,虽然央行已启动了月内第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但仍不能排除近期再次加息可能。这暗示出“紧货币”将成明年宏观政策基调之一。 数据显示,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增长18.7%,超过10月0.1个百分点;前11个月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长24.9%,高于10月的24.4%水平;尽管为达到节能减排目标而限制生产行为,但11月工业增加值仍同比增长13.3%,比10月加快0.2个百分点。这些反映经济活动的数据均普遍超出市场预期。笔者因此维持早前判断:四季度GDP同比增速约为9%,全年GDP同比增长为10.2%左右。 在部分商品如成品油、铁矿石及其他原材料等带动下,11月进口数据大幅上涨,同比增至37.7%。同时,对发展中国家如俄罗斯(同比增长72.7%)和南非(同比增长48%)的出口大增,加之发达经济体岁末圣诞采购大增,11月中国出口同比增长34.9%,大超市场预期。但鉴于目前可能会采取一些偏紧政策,对未来进口将造成一定负面影响,这从11月PMI进口指数中可以得到印证。尽管11月贸易顺差收窄至229亿美元,但笔者预计未来贸易顺差仍将有所提高,人民币升值压力还在加大。预计年底前人民币兑美元将接近1:6.5至6.6之间,明年人民币升值幅度将可能达到5%。 货币和信贷11月双双超出了预定目标,M2同比增长19.5%,增幅高于上月19.3%;M1同比增幅与上月持平;新增贷款达到5640亿元,前11个月贷款增长已达7.44万亿元,接近全年投放目标,预计今年全年信贷目标将上调至7.8万亿。据此,笔者判断,尽管今年M2的实际增速约为19%,但明年M2增速的设定目标估计将下降至15%至16%之间,随之,新增贷款目标也将降落在6.5万亿至7万亿区间。 再度引发市场各方忧虑的是11月CPI同比增长至5.1%,结构性通胀转为全面通胀的风险骤增。食品价格上涨11.7%,对CPI上涨贡献74%,深入分析可知,造成食品类上涨的原因并不是商品短缺和供给减少,而是流动性严重过剩、货币泛滥的结果。央行提前一天启动月内第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意味深长。另外,11月PPI指数也同比跃升至6.1%,而11月PMI购进价格指数为73.5%,非食品价格的上涨压力也在增强,对CPI贡献率达到18%,比上月扩大了近1个百分点。这是一个很不好的征兆。 由于当前工资上涨压力更大、国内流动性更为旺盛、资产价格泡沫明显,以及目前资源类和农产品价格均面临上涨趋势,通胀形势更为严峻,预计明年通胀压力将会更大,明年上半年CPI同比将不会低于5%水平。 在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组合重新定位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后,现在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实行这一新的政策组合。就实施货币政策而言,为配合稳健的货币政策,预计在2011年结束前至少将加息5次,累计加息将达150至200个基点,直至负利率消失。但鉴于明年是“十二五计划”开局之年,预计投资仍将保持强劲势头,M2增速和新增贷款规模等政策目标也将可能高于笔者早先的预期。如此,在维持较高经济增长基础上遏制通胀应是最好选择。笔者据此预计,明年GDP同比增长将介于9%至9.5%之间,CPI或落至4%至5%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