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世界各国增强国际竞争力、抢占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战略选择。今年10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在谋划“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时,明确提出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为欠发达地区提供了实现跨越发展的难得机遇。欠发达地区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特别是结合实际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才能实现发展的新跨越。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制约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瓶颈问题,主要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产业比重过大。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并用相关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能够有效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推进生态经济建设的重要举措。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照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对于欠发达地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有机统一有着重要意义。
实现经济跨越发展的有效途径。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确保在若干关系长远发展的新兴产业领域抢得发展先机,同时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将极大地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提速、提质、提效,真正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轨道,从而实现跨越发展。
围绕发展要求,确立产业选择原则。一是突出特色。欠发达地区应根据自身特点和比较优势,找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比如,江西省赣州市有“稀土王国”、“世界钨都”之称,应立足钨和稀土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永磁电机、半导体照明等产业,努力打造产业集群,提升核心竞争力。二是坚持科学发展。瞄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前沿和产业高端,努力在核心技术领域实现突破,选择发展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创造就业机会多、经济效益好的产业。
加强战略研究,准确定位发展目标。欠发达地区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战略思维,树立世界眼光,遵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律,按照高起点、高标准、布局合理、适度超前的原则编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推动相结合、壮大规模和调整结构相结合,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专业化园区为主要载体,努力走出一条企业集聚、产业集群、节能环保、发展节约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之路。
发挥后发优势,科学把握发展重点。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将欠发达地区的后发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优势。其重点是:发展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健全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标准体系,积极探索和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发展信息产业,加快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新材料和新能源产业,突破关键产业的薄弱环节,推动资源型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发展生物产业,推进生物制造关键技术的开发、示范与应用。
建立政策导向机制。制定研发、生产、市场联动发展的“三位一体”创新政策,全面解决发展过程中的技术瓶颈制约问题;完善市场政策,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良性发展;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初期,给予其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制定相关金融政策,鼓励企业上市融资,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等等。
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建立健全创新体系,搭建开放的创新平台,不断释放自主创新的能量;鼓励企业不断积累技术研发能力、管理经验和资本实力,以形成核心技术优势;通过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园区规范化、集约化、特色化发展,不断增强重点区域和园区的产业集聚创新功能;通过建立产学研创新联盟、行业创新平台、重大创新基地,加快推动一批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努力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在发展动力与持续创新能力。
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依托大专院校培养不同层次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技术人才,同时加大对技能型人才的培训力度;面向海内外招聘具有跨学科知识、跨行业经验和广阔视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式人才,广泛吸纳用好各层次人才;支持行业组织对企业负责人进行知识和能力培训,提升企业家经营管理和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企业家。(执笔:彭光华
罗贞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