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物价的政策选择
2010-12-07   作者:叶德磊(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教授)  来源:解放日报
 
【字号
  面对物价上涨,人们往往想到的是从紧的货币政策。但实际上,从紧的货币政策只是一种事后的政策选择,我们还应更多地关注事前的政策选择,即在物价上涨前尽可能抑制和消除物价上涨的诱因。
  近些年,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多次充当了我国物价上涨的发动机和指示器,从本轮的“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玉米疯”、“糖高宗”到“苹什么”等,无一不是对农产品价格疯涨的调侃式描述。为什么包括猪肉、蔬菜等在内的农产品价格会经常飙升呢?简单地将之归结于“供不应求”不仅于事无补,而且可能会掩盖一些实质性的内容。
  现在的大多数农产品是由单个的农户分别生产的,但农产品的收购领域却常常存在不同程度的垄断现象。垄断性的联手收购为今后的产品囤积和价格炒作提供了可能。大蒜、辣椒、生姜等价格疯涨的时候,产量较大的农村地区的收购价格其实并没有上涨多少,有时甚至没有变化。这就使得价格杠杆无法发挥对市场供求的调节作用,因为价格的上涨没有提高生产者的收益,也就不会刺激生产和供给的增加。这种市场格局使得热钱经常涌入农产品的流通领域,不时掀起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所以,理顺农产品的流通渠道,应该是我们治理农产品价格上涨更为根本性的事前政策选择。
  如果我们再把观察的视角拉大,在许多工业品及其原材料的流通领域,也程度不同地存在类似的现象。高昂的市场交易费用,往往使产品在纯粹的生产成本之外徒增不少交易性成本,才最后进入直接面对消费者的交易市场。也就是说,价格上涨的利益主要被流通环节所吸收。或者说,流通环节在某种程度上促成了价格的上扬。
  供给弹性不足也是许多产品尤其是农产品价格上涨动能较大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农产品的生产周期较长,往往是上一期的价格水平引导和决定下一期的产品供给。即使在价格上涨能够将利益传输给生产者的条件下,价格的上涨也很难及时地刺激供给的增加。因此,加强市场信息和市场预期工作,引导市场预期能力更强、抗风险能力更高的经济主体进入农产品的生产体系是值得好好研究的。譬如,生猪的生产领域就已经有一些非农资本进入。
  同样地,一些工业产品也存在供给弹性不足的问题,这在相当程度上是由近些年垄断的加强而带来的。经济学上的一系列分析模型已经说明,垄断会使得产量远远低于最优产量,因为垄断主体更感兴趣的是高价格带来的高利润,而不是去扩大产量。对现实经济的观察告诉我们,凡是垄断势力强的经济部门,其产品价格的上涨动力也就越大。所以,从长远来讲,在非自然垄断行业,应该引入多经济主体的资本,扶持民营经济,以增强供给的竞争性和增大产品的供给弹性。
  经济学大师弗里德曼基于严谨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就曾指出过,有的货币变量(如利率)是很难控制的,在某些条件下调控的最后效果甚至常常会与调控者的初始愿望相悖。就我国当前而言,如果物价继续上行,提高利率就几乎是势在必行,但利率提高后,企业的成本增加了,企业有可能会通过涨价来向消费者转移成本负担。而且,利率的提高也可能会吸引一些国际热钱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从而增加流动性。所以,在货币政策手段外,我们还应该注重在产品的生产、流通等领域构建和完善更宽广的抑制物价上涨政策体系。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货币政策工具须尽快适应政策转向 2010-12-07
· 明年稳健货币政策的四大着力点 2010-12-07
· 遏制通胀光靠货币政策孤掌难鸣 2010-12-07
· 美联储第三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即将来临 2010-12-06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郑风田:新圈地运动不宜轻易否定·[思想]房地产调控必须明确政策预期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