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纪检部门调查,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原副局长陶校兴涉嫌利用土地审批等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多家公司或个人的财物,数额巨大,情节严重。最新消息表明,陶校兴一共握有30套房,受贿600万元。(《中国证券报》12月3日) 贪官敛财手法各异,却无不指向利用公权谋取私利的路径。房管局副局长贪房子不过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在房价畸高、住房成为重大民生问题的背景下,房管局副局长坐拥30套房屋,像一面多棱镜折射出种种社会弊端,令人浮想联翩。 我想到了为什么房价总是居高难下。国务院多次出台调控措施,从“国十条”到“限购令”,连“史上最严厉的调控政策”都无法遏制楼市过快上涨,公众对楼市调控的美好期待一次又一次化为泡影,楼市调控政策最终沦为“空调”,固然有诸如刚性需求之类的市场原因,但拥有多套住房的官员对高层调控政策阳奉阴违,不能不说是原因之一。 我想到了强拆为什么所向披靡。很多地方官员讲到强拆总是那么振振有词,诸如没有强拆就没有城市面貌的改变,就没有GDP的快速增长,甚至就没有民生改善。强拆总是与“发展才是硬道理”之类的宏大叙事紧密关联,甚至还有“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和“没有强制拆迁,你们知识分子吃什么”的雷人之语。反观房管局副局长30套房屋的现实,不得不怀疑,不顾公民权益的强拆无论多么理直气壮,都是欺世盗名。 我想到了吴敬琏先生的“绑架论”。数年前,吴先生就提出“谨防房地产绑架中国经济”的严厉警告。近年来,房地产市场过于狂热的发展,不仅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健康,也影响到国民财富的合理分配。时下,有没有住房,有多少套住房,已成为阶层分野的重要标志。房地产市场混乱不仅对国民经济造成了不利影响,也在相当程度上绑架了公众的幸福感。房地产市场本身的不健康,也必将影响社会的公平正义,让没有权力背景的购房户付出更沉重的代价。 我想到了为什么官员财产公示制度总是难以实现。从国际惯例看,没有哪一种手段比官员财产公示更能体现对公权的监督,但多年以来,除个别试点地区外,官员财产状况都仅限于体制内申报。这不仅影响了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公信力。房管局副局长的30套房,更让公众窥见了官员财产公示制度推行艰难的秘密。 我想到了房地产行业会不会是腐败问题的又一高发领域。前些年,因为交通建设工程承发包方面的猫儿腻,导致一大批交通厅(局)长落马。从目前检方掌握的情况看,陶校兴案不仅涉及多名开发商,还涉及相当一部分握有实权的官员。按报道中的说法,实权官员大肆低价囤房乃至炒房,有的已“极为惊人”。开发商与官员之间的灰色利益链条背后,是肆无忌惮的权钱交易。陶校兴落马究竟是不是个案,房地产领域较之于当年的交通建设领域问题孰轻孰重,值得追问。 不必讳言,房地产已成为当前最能集中反映社会矛盾的行业。当众多房奴为了一套住房押上一生,当买不起住房的蚁族只好借助《春天里》排遣内心迷惘,当一枚自己打造的“蛋形蜗居”也被城管当作违法建筑拆除时,房管局副局长的30套房屋像一枚时代的尖刺,无情地刺痛了公众神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