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上市的麦考林不会影响国内的投资者,而回望创业板中那些市盈率动辄八九十甚至上百的公司,在发布了疑点重重的财报后仍然享受高溢价和高市盈率。相比之下,中国投资者虽然在一家公司上幸免,却输了整个市场 。 顶着“电子商务第一股”光环的麦考林,这一周来从云端跌到了地面。众多电子商务大佬打破缄默惯例,纷纷开口声讨;美国投资者更是举起集体诉讼大棒,连续两次向麦考林挥落。 如果从阴谋论的角度来解读,大可以将上面种种不利因素,解释为华尔街资本家们唱衰公司,做空股票,牟取暴利。但凡事首重结果和过程,不能看动机。麦考林为什么成为众矢之的?近看,是因为发布财报后股价大跌;远看,还是因为上市时有些包装手法引起了投资者误解——至于是有意还是无意,这要听法庭的。 麦考林上周发布的三季报显示,营收同比增长36%,净利润同比增长246.4%。然而在华尔街最重视的毛利率上,公司第三季毛利率同比下滑近400个基点;与此对照,营销费用增长近11.6%,薪酬和福利费用支出增长40.2%。 毛利率的下滑,使麦考林的商务模式暴露在拷问目光之下。此前,麦考林上市时包装的口号是“三条腿走路”,即网购、邮购和线下实体店。麦考林CEO顾备春在路演时对这一模式解释称:“我们有两个维度,一是渠道,一是品牌。根据不同的品牌定位,合适的品牌既可以利用网上平台,也可以拓展线下渠道。” 但是,在三季报中,麦考林线下门店在总收入中的占比从2009年的27.2%下滑到目前的20%左右。这样一来,麦考林上市时的差异化包装必然会受到质疑:没有了线下实体店的增长,仅凭网购,如何跟当当、京东、淘宝等电子商务第一集团的巨头竞争?如何坐享160倍的市盈率? 何况,即使在网络渠道上,麦考林的数字也受到质疑。在麦考林上市之前的财务报表中,邮购业务与网购业务合二为一;这就使公司在2005年的电子商务比例高达100%。但是,中国的邮购与美国明显不同,目录销售这种业态处于下降状态,将之强行包装为电子商务,优点是可以在上市时获得高市盈率,缺点就是当邮购业务下滑时,电子商务这层华丽新衣,必然层层滑落。 这种种关节,在财报公布之后,已经无法遁形,所以引发了美国投资者“上市前虚假陈述”的指控。 而国内京东商城刘强东、当当网李国庆均在微博发表评论,打破行业缄默,只因为他们也总是要去美国上市的,作为耕耘已久的电子商务巨头,如果“电子商务”这块金字招牌因麦考林而引发不信任,最终受损的是以他们为代表的整个电子商务行业。 当然,最值得庆幸也最不幸的是,麦考林是在美国上市,所以无论股价怎么跌,国内的投资者不会受到影响;但美国资本市场在财报发布后能如此迅速地作出反应,美国法律体系能如此坚决地介入投资者利益保护之路;回望创业板中那些市盈率动辄八九十甚至上百的公司,在发布了疑点重重的财报后仍然享受高溢价和高市盈率;相比之下,中国投资者虽然在一家公司上幸免被套,却是在整个资本市场上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