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国资委最近发布通知,决定对注册于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内的13家央企开展分红权激励试点。公司治理专家赵险峰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国资部门重新启动激励改革,方向上没问题,但实施难度不小,主要难点还在如何将做大的蛋糕切分得公平合理上,这要靠制度、程序和考评来保障。赵险峰认为,试点工作应重点把控好方案的制定、执行与监督三个环节。
中国经济时报:在当前部分国企依靠国家资源及政策倾斜享受不公平高薪饱受诟病、国家对垄断国企实施限薪政策形势下,您如何看待这一事件。
赵险峰:国资委对企业核心技术人员、科技成果项目主要参与者及管理骨干实施分红权激励,将央企改革重点切入到激励创新方面。这对于促进央企技术进步、实现精细化科学管理,增长可持续发展后劲很有必要,激励是公司治理不可或缺的内在动因和机制,人力资本创造了价值,从蛋糕中分得合理一份无可厚非。关键是如何做到实至名归,执行中不变调、不走样,使好制度能够取得好效果。这方面以往教训不少,如果试点把控不好,会引发负面效应,难免遭侵占瓜分国有资产的质疑,毕竟国有资产从存量到增量都为全民所有。特别在目前分配不公、国企上缴红利偏少的呼声颇为强烈语境下,国资委启动了分红权激励试点,聚焦了全社会关注的视角。13家试点企业名单的公布仅是试点工作的开始,国资委有责任定期向国民发布试点效果的相关信息,这是13亿股东的权力。
中国经济时报:那么,分红权激励的难点是什么?应重点把控好哪些环节呢?
赵险峰:国资部门重新启动激励改革,方向上没问题,但实施难度不小,主要难点还在如何将做大的蛋糕切分得公平合理上,这要靠制度、程序和考评来保障。企业在制定具体方案时会遇到许多难题,如对核心技术人员、管理骨干及增量业绩的界定和挂钩并非易事,实施分红权激励是为了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激励重点应向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倾斜,他们是市场上真正有待激励的稀缺资源,如果激励范围过宽、条件和标准控制不严,该激励的力度不够、杯水车薪,而市场上原本供大于求的岗位人才,也能够分得一份,就有悖分红权激励的初衷,再次沦为大锅饭。
试点工作应重点把控好方案的制定、执行与监督三个环节。首先激励方案的制定既要重视听取和采纳专业咨询机构意见,更要广泛征询全体员工意见,可通过职代会、调查问卷等方式,让员工参与到同他们切身利益有关的重大决策中。在具体制度、政策设定上还应体现简单化原则,使大家都能够理解并熟悉政策,便于执行和监督,比如有些企业奖金政策非常繁琐、如同迷宫,除制定者外谁也搞不明白自己做出的业绩能拿到多少奖金,政策不清晰或多变,是影响试点效果不容忽视的问题。其次整个激励过程应在公开、公正的前提及规则下进行,如果透明度不高、就会埋下各种隐患,激励的公平性得不到保障,企业内部和谐与稳定也会受到影响。此外,还应加强对分红权激励试点工作规范执行的全方位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防患于未然。
中国经济时报:国资委特别强调央企负责人这次暂不纳入分红权激励范围,这是否表明今后有可能将其纳入激励范围?
赵险峰: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问题。在现实国情下,凡涉及全民利益重大改革措施的出台都应相当谨慎,如果对占用过多国家资源并享受各种政策扶持、投入产出率却较低的垄断性国企以及竞争不充分非垄断国企负责人打开分红权激励大门,将会承受社会舆论“有失公允”的巨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