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兰一直都是欧洲的明星,按照人均GDP计算,它一度成为欧盟第二富庶国。但如今,这个曾经有着“凯尔特之虎”美誉的国家却沦落为欧洲的“病猫”。由于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高达32%,爱尔兰成为欧元区继希腊之后第二个接受金融援助的国家,它也因此引领了第二波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同样赤字高筑的葡萄牙、西班牙等国是否会成为下一块“多米诺骨牌”已成市场关注焦点,而美国《纽约时报》甚至对像德国这样财政相对健康的国家也充满了忧虑。而对于中国来说,欧洲债务危机更像是一本“教科书”。
在爱尔兰十几年经济繁荣的背后,房地产业是主要推动力。在从1996年至2006年的10年间,房地产业逐渐成为爱尔兰的经济命脉,其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5%提高到10%;同时,房价平均上涨了3~4倍。由于银行过度宽松的房贷条件和政府多年来的失察,房地产泡沫不断积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房地产市场骤然萎缩,依靠信贷支撑的房贷体系出现大笔坏账,金融体系岌岌可危。为了维护金融稳定,爱尔兰政府不得不耗费巨资救助本国银行,从而导致财政不堪重负,并由此掀开了本次债务危机的序幕。可以说,房地产业绑架了政府并最终导致危机爆发。
如果说美国式“举债度日”的生活方式导致了本次金融危机的爆发,那么,一些欧元区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则是这种生活方式在政府层面的体现。欧洲的福利制度一直为世人所向往,但这种福利如今却越来越成为这些国家挥之不去的包袱。为应对越来越庞大的福利开支,一些国家不得不通过发行国债的方式进行融资。希腊政府2009年的财政赤字水平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2.7%,其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甚至达到了113%。即便如此,希腊人至今仍享有世界上最慷慨、最昂贵的养老金体系。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当金融危机来袭,希腊终于到了埋单的时候。可以说,高福利政策也是欧洲债务危机的“幕后推手”。希腊的境遇显然令人警醒,包括法国、西班牙在内的许多欧洲国家都在改革这种高福利制度。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欧洲民众的示威活动也在此起彼伏。
对于欧元区国家来说,来自外部的因素显然不可忽视。就在去年希腊“沦陷”的时候,希腊、西班牙、法国一些媒体开始出现“阴谋论”声音,认为美国在背后推波助澜。在英国《经济学人》专栏作家夏尔马涅看来,美国感受到欧元对美元地位的威胁,并试图混淆视听掩盖实质更严重的美国财政和美元危机。在这里,人们隐约看到了上个世纪大危机时代汇率战的影子,更多人则将矛头指向华尔街投行。美国《纽约时报》今年2月爆料,华尔街投行利用“汇率掉期”等金融衍生工具帮助欧盟成员国政府掩饰不断攀升的债务,不仅使希腊举债变本加厉,而且腐蚀欧元根基。此外,美国评级机构也被认为是希腊危机的另一个“幕后推手”。
对于中国来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虽在万里之外,但以此为鉴却可以明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