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决策难度加大
2010-12-06   作者:贺军(安邦咨询高级研究员)  来源:证券时报
 
【字号

  香港热钱最近几天成为市场焦点。较早前有估计称,香港市场囤积了6500亿港元的热钱。而央视《经济半小时》日前引述中银香港经济研究员黄少明的话,称囤积于香港的热钱年底可高达10万亿港元。央视的解读是,这些热钱正在伺机进入内地市场。
  这个说法随即引发轩然大波,香港人士纷纷否认有如此巨量的热钱。中银香港经济研究处主管谢国梁表示,10万亿元应该是香港管理投资基金的资产总额。按香港证监会公布的数据,截至2009年底,香港基金管理业务合并总资产共8.5万亿港元,接近10万亿港元的规模。香港的货币供应量M3在10月底为7.3万亿港元,如果囤积的热钱高达10万亿元,这是难以想象的。虽然中央电视台的报道明显是一个失误,但香港市场目前资金云集、严重“水浸”的局面也是不容怀疑的。
  11月30日,财政部在香港向机构投资者发行50亿元人民币国债的投标结果显示,三年期、五年期和十年期人民币国债的票面利率分别为1%、1.8%和2.48%,票面利率远低于其在内地发行的同期债券。即使收益率如此低的人民币产品,也吸引了总申购金额将近500亿元,约为发行额的10倍。这反映出资金实在太多,市场对人民币计价资产的需求十分强劲。
  香港市场极为充裕的流动性,显著推低了市场的利率水平。香港金管局的基准利率水平为0.5%,汇丰目前的一年期港币存款利率为0.6%,一年期人民币存款利率为2.5%。一位香港研究机构人员与笔者交流时就感慨:在内地很难想象香港市面上有多少钱!充裕的流动性不仅对香港资本市场的下一步走势有利,也为内地企业提供了极佳的融资机会。据了解,今年一直受到调控政策重点“关照”的内地房地产企业,今年在香港没少融资。除了股市,还有很多国外机构愿意向它们借钱。中国内地经济不错,再加上人民币可能升值,何乐而不为呢?
  国际资金囤积香港市场,很大程度上与中国因素有关。当前,放眼全球市场,中国经济仍然十分抢眼,美国第二次量化宽松政策向全球输送流动性,这些资金当然愿意流向获利机会多的中国市场。有市场人士称,香港的人民币产品受到追捧,大家不一定看的是产品本身的收益率,而是人民币资产的升值潜力。这令人想起上一轮人民币升值时海外投资者的夸张言论:买进以人民币计价的一切东西,包括垃圾!
  国际市场流动性充裕和市场的人民币升值预期,对中国内地市场和未来的货币政策都会产生影响。影响之一就是热钱将继续流入内地市场。由于海外对人民币升值预期依然强烈,即使2010年热钱流入有限,2011年的热钱压力将会大于今年,这将使得中国央行的对冲压力加大。
  影响之二涉及中国的利率政策。由于境外主要经济体持续维持低利率,这必将对中国的利率政策形成压制。使得中国明年的货币政策处于有些尴尬的处境:一方面,流动性过剩将加大中国的通胀压力,推动中国出台包括加息在内的紧缩政策;但另一方面,中国提高利率又会吸引热钱进一步流入,不仅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而且会进一步推高通胀。
  对于明年的宏观政策,虽然国内已初步确定了收缩的基调,或称之为恢复“常态”,但如何紧缩?紧缩到何种程度?何为“常态”?如何平衡抑制通胀与发展经济之间的矛盾?明年的经济目标如何确定?这对于中国的经济决策都是个考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将召开,在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面前,会议如何定调令人十分关注。诸多因素都显示,明年中国的经济形势极为复杂,而宏观政策要准确拿捏确实很困难。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加息无需顾虑热钱 IPO可充当导流渠 2010-12-03
· 大规模持续冲销式外汇干预可抵消热钱影响 2010-12-03
· 李稻葵:经济金融稳定热钱就会变冷 2010-12-02
· 香港官员否认热钱集中由港流向内地 2010-11-26
· 什么办法能将“热钱”变“冷”? 2010-11-24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刘敬东:中国管理稀土资源不违反WTO规则·[思想]财经洞察:透视爱尔兰危机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