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明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这意味着中央宣告了明年宏观调控政策基调:宽财政继续,松货币转向。淡出公众视野四年之久的稳健货币政策再次闪亮登场,并将在明年的宏观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实际上,在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前,就有一些官员和学者频频吹风货币政策的转向。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11月30日在中国央行主管的《金融时报》上撰文,建议明确宣布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抑制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向社会各界发出清晰的政策信号。而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夏斌12月1日表示,明年中国货币政策、总量政策,肯定是趋于中性、稳健偏紧的政策。 明年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转为稳健,这次不小的转变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回顾过去,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中国便开始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一直延续了十个年头,到2007年底才定调转为从紧。从过去稳健货币政策的舞步来看,尽管货币政策名头上挂着“稳健”的招牌,但在实际操作之中,不同的年份其扩张与收缩的力度却是有所不同,执行中往往是时松时紧的。在笔者看来,在高通胀压力日益加剧和房地产资产价格依然高企的情势下,此次转向实际上意味着明年货币政策很可能是“明稳暗紧”,加大货币紧缩将是不可避免,与2009年在保增长目标之下货币政策名义上“适度宽松”实际操作中“极度宽松”的做法正好相反。 首先,高通胀压力自然是越来越显性化。今年10月份CPI同比增速达到了4.4%,11月CPI有望再创新高。有消息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可能将提高明年的通胀容忍度至4%。尽管近期一系列稳物价“组合拳”使得部分疯狂的农产品有所回落,但目前东北地区粮价普遍达到历史高点,粮食加工企业、贸易企业等各市场主体仍在上演着抢粮大战。而海外热钱暗流汹涌,根据广东社会科学综合开发研究中心对100多个地下钱庄的监测显示,海外热钱流入国内的速度持续走高,9月份比8月份增加了
17%-18%,10月份比9月份高了23%-24%,而11月份上旬比10月份增加的幅度则达到了将近30%。海外热钱的流入,将和国内“洪水滔天”的流动性一起共同推升通胀,成为高悬在中国经济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其次,房地产资产价格泡沫依然高企。尽管中央针对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前赴后继,但今年的第二轮调控也越来越似“空调”。目前高房价依然坚挺并有随时卷土重来之势,以温州为代表的实业资本依然青睐房地产。继10月份房价上涨之后,中国指数研究院最新数据显示,11月,全国100个城市住宅平均价格为8487元/平方米,较上月上涨0.82%,其中86个城市价格环比上涨。价格上涨的城市主要集中在二、三线城市。而土地市场也似乎要迎来“翘尾”行情,一些热门城市的优质地块开始成为新“地王”。前11个月,上海、北京土地出让金已相继突破千亿,而大连、天津也距离“千亿俱乐部”不远。 在如此形势之下,货币政策如果真的只是稳健,恐怕难以达目的。回顾2006年,当时虽然基调提的也是稳健货币政策,但央行2次加息并3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2007年在稳健货币政策基调下,央行6次加息并9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此轮稳健货币政策的背后,通胀高企和资产泡沫风险不减,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已达到18%,存款准备金率再上调的空间有限,而多次加息或许才是现实选择,稳健货币政策的实质很可能将是偏向紧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