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运动服、回力运动鞋、上海牌手表、永久牌自行车……近年来,一大批“经典国货”悄然流行,尤其成为众多年轻人追捧的对象。经历多年“沉寂”之后,国货品牌再次焕发生机,进入许多人的生活,确实令国人眼前一亮。 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有句话发人深省:在国际交往中,索尼是我的左脸,松下是我的右脸。从某种意义上讲,品牌不仅仅是企业的立身之本,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更值得深思的是,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但能在全世界叫得响的民族品牌却屈指可数。 在经济全球化席卷八方、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自主品牌,已经成为亮相市场的“名片”、引起关注的“招牌”、迎接挑战的“底牌”、赢得竞争的“王牌”。中国制造之所以在全球产业链中处于中低端,就是苦于缺乏自主品牌,“卖一台电脑只赚了一捆大葱的钱”。打造自主品牌,对中国企业来说,远远不是过时的理想,而是生死攸关的现实课题。 品牌是怎样炼成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众多世界名牌的创始人无不经历过失败、挫折,但他们毫不例外地选择了坚持、守望,直至属于自己的品牌放出熠熠星光。1946年,井深大创办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索尼前身),历经21年的苦心经营之后,采用“特丽霓虹(Trinitron)”映像管技术的电视机在全球热卖,索尼品牌从此打响。如今,苹果公司每一款新产品面市,消费者趋之若鹜,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该公司首席执行官乔布斯多年来近乎偏执的“完美主义”,甚至为了保障电路焊接线笔直好看也要多次攻关。 成功没有偶然。离开了对理想的坚守和艰辛的付出,不可能打造出享誉世界的品牌。急功近利,恰是品牌建设的大敌。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虚火较旺,股市一度红红火火,不少企业一窝蜂地跑去分享“地产蛋糕”和股市红利,连一些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也不再专注于主业和技术创新,结果挤压了企业技术创新、打造品牌的空间,蹉跎了培养品牌、升级产业的好时机。 相对先进技术、优秀创意、能工巧匠、充裕资金而言,我们的企业更加缺乏的是打造品牌的决心、锲而不舍的坚持,以及高瞻远瞩的胸怀和远见。振兴国货品牌,固然需要企业、政府、社会的合力,但首先是遵循品牌成长规律,耐得住寂寞。“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要开拓创新,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设计品质优良的产品,就得放长线、下苦功、做久功。比如,加大投入进行技术研发,深入细致摸准市场脉搏,了解消费需求,不断推进产品升级换代,一如既往搞好售后服务,等等。 “时间是伟大的作者,她能写出未来的结局”。打响民族品牌任重道远,远非一时之功,途中不免充满重重险阻。但越是这样,就越需要在浮躁中笃定,寂寞中坚守,用不懈努力擦亮品牌。马克思说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科学研究是这样,创造品牌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