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那么“三个诸葛亮”聚到一起又会怎样?现代人很可能回答说“就是一个智库”。 “智库”也称“智囊团”或“思想库”。“智囊”一词在中国典籍中早有记载。“战国四君子”之一的孟尝君三千门客,实际上就是为其出谋划策的“智囊团”。唐朝开辟翰林制度,开启政府规模使用“智库”之先例,被其后诸政权所承袭。 现代智库,作为重要的智慧生产机构,是一个国家思想创新的泉源,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的重要体现。现代意义上的“智库”则通常指以公共政策研究为核心、以影响政府政策选择为目标的研究机构,多为非营利性质。现代社会的发展速度、复杂性和多变性加大了政府和企业的决策难度。由专门研究政治经济等各领域问题的专家组成的现代智库应运而生并蓬勃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后,提供工程、技术和管理方面咨询的智库纷纷在英法等欧洲国家成立。相较欧洲智库而言,美国的智库起步较晚,但随着二战后美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为成就霸业、维护霸权,美国智库如雨后春笋,迎来发展高峰期。美国规模最大、最有影响的综合性战略思想库——兰德公司就诞生在这一时期。 出“点子”是智库的基本功能。智库能够及时生产、提供政府需要的思想产品。智库集中了对经济、科技、军事和外交等领域的问题有深入研究的专家,因此又能够承担起为政府培养、输送高级人才的功能。美国智库的很多精英都曾在或正在政府中任职,而重要官员离职后又常进入智库,这种被称为“旋转门”的机制一方面使政府保持活力,提高了政府决策的专业性,另一方面又拓展了智库的人脉、强化了智库研究的实效性。 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智库与利益集团、政府“三位一体”。利益集团及其财富始终处于最核心的地位。利益集团经由“金钱杠杆”,千方百计通过各种渠道来影响政府决策,或直接向政府游说、委派代理人,或借助智库、媒体等发挥间接影响力。除了直接向政府建言献策,西方很多智库经常举办国际性的研讨会,它们的出版物在相关领域也很有影响,这也间接地为西方国家在国际上设置议题推波助澜。 据统计,目前全球共有5465家智库。北美和西欧占了56.35%,亚洲只占11.95%。发展中国家的智库无论是从数量、研究成果和国际影响力来说,都还无法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战略格局面临转变的时代,拥有一批在国内能为政府决策提供专业咨询和建议,在国际上能发出自己声音的智库是非常必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