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通货膨胀的特点是物价全面上涨,这与2007年至2008年物价的结构性上涨有显著的不同。本轮通货膨胀从基础农产品到终端食品,从大宗商品到工业出厂品,从资源类产品到服务性商品等百姓衣食住行的成本都在迅速提高。与高收入家庭相比,中低收入家庭受到的影响更大。
因此,我们需要审时度势,以新思路和新方法治理本轮通货膨胀。
(一)货币供应量激增诱发通胀
我国广义货币(M2)发行量2008年同比增长17.8%,2009年同比增长27.7%,2010年前三季度增长14.1%,而同期GDP分别增长9.0%、9.1%、10.6%,货币发行量大于经济增长速度,必然导致价格上涨。
(二)社会总需求增加拉动通胀
政府投资逐渐到位使得社会总需求骤增。随着4万亿的政府投资落地,投资资金逐渐进入实体经济,社会总需求随之增加。政府投资的资金主要投向基础设施建设、能源、交通等领域,必然增加对钢材、水泥等原材料需求以及能源的需求。政府投资拉动对原材料和能源需求的骤增必然引起上游产品的价格上涨,致使PPI高企并带动下游和终端产品价格上涨,引发全面物价上涨。
巨额的财政赤字增加总需求。2009年财政赤字为9500亿元,而2010年财政预算赤字10500亿元,比上一年又增加1000多亿元。财政赤字有利于扩大政府需求,进而刺激总需求扩张,同时,总需求增加导致通货膨胀反弹。财政赤字与货币供给量的叠加效应,更易加速通胀。
(三)要素成本提高推动通胀
一是资源价格改革使水、电、气等公用事业费全面提高。今年以来,价格改革步骤加快、力度加大,关系国计民生的粮价、油价、水价都出现大幅上调,这些产品属于上游产品和原材料,其价格上调必然增加企业生产成本,并通过产业链向下转移,带动下游和终端产品价格上涨。
二是劳动力成本提高。劳动力成本提高造成工农业生产成本的直接提高,引起工农业产品价格的相应上涨。
(四)游资炒作推高物价
今年以来,由于房地产调控和股市跌宕起伏,国际和国内游资在房地产和资本市场投资获利的机会减少,因而商品期货和现货市场成为游资炒作获利的新空间。游资轮番炒作大蒜、绿豆、食糖、棉花、玉石等商品价格,推动各种商品价格上涨。
(五)全球流动性泛滥导致输入型通胀
目前以美国再次收购6000亿美元长期国债为标志的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已拉开帷幕。美、欧、日等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印钞策略营造了全球宽松的货币环境,通过以下几种渠道向中国输入通胀:一是采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国家暂时不通胀,却通过流动性渗漏对中国输出通胀。中国由于实体经济率先复苏、利息较高、人民币升值等因素,成为国际资本追逐的对象,导致我国外汇储备迅速增长,外汇占款增加,相当于央行增发基础货币,通胀率提高。二是“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发达国家实际利率降低,利差诱使国际游资涌入中国,增加通胀压力。目前在主要发达国家基本处于“零利率”区间的状况下,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相当于进一步降低了名义利率。而为应对通胀风险,我国央行决定从10月20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加息使国内外利差进一步增大,诱使国际游资加速涌入国内套利,流动性增加,通胀风险提升。三是全球流动性泛滥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提升,导致输入型通货膨胀。宽松的货币政策致使发达国家泛滥的货币流入商品以及金融市场,大宗商品包括贵金属普涨,原油期货价格向90美元/桶挺进,铁矿石、铜等金属及大宗农产品价格均大幅抬升,向全球输出通胀,中国对这些商品需求量巨大,出现输入型通货膨胀。
(六)人民币升值加速通胀
近半年人民币升值速度明显加快,从3月末1美元折合人民币6.826元升至9月末6.6239元,屡创历史新高,人民币升值加大了通胀压力。
一是,人民币升值诱使国际热钱涌入国内赚取汇差,导致外汇占款持续增长。截至2010年9月,我国外汇储备总量已达26483.03亿美元,以当月末汇率6.7计,中国人民银行即使不为国内经济运行和物价上涨发行一分钱的基础货币,仅与外汇储备相对应的外汇占款余额已达17.74万亿元,外汇占款导致货币供应量被动地增加。
二是,美元贬值和人民币升值并行,国外资本通过资本项目、经常性项目等多种渠道蜂拥而至。一方面由于美国大量回购国债将造成美元贬值预期,另一方面人民币以更大的幅度和更快的速度升值的趋势,给国际资本对人民币升值产生更大的联想空间,这些国际资本想方设法通过资本项目、经常性项目等多种渠道进入中国,加剧了我国国内本已十分严重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加大通货膨胀风险。
针对物价全面上涨,政府应适时调整发展节奏和调控政策,将“治通胀、稳增长”作为2011年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在有效治理通胀的同时改善民生、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严格限制货币供给,加强热钱防控
适当收缩货币供给。审慎控制加息节奏,防止热钱为获得利差而涌入。当前,欧美日等主要发达国家都处在低利率区间,我国货币政策调整要更加审慎,科学把握节奏和幅度,防止境内外利差过大导致国际热钱加速涌入,对冲掉加息对物价的平抑作用。
应加大对热钱的防控力度。在经常项目方面,进一步强化出口申报体系,坚决打击虚假贸易,防止国际游资通过虚假项目申报流入国内,进而扩大基础货币量,恶化通货膨胀;在资本项目方面,要尽快健全对外资动向的监管,尤其要加强房地产和股市的外资动态监测,坚决打击地下钱庄和其他非法热钱流入途径。
(二)转变外汇利用方式,加强国家战略储备和对外投资
一是利用外汇储备扩充国家战略储备,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提供基础。将外汇储备与我国未来长期短缺的能源和重要金属矿产品储备进行转换,采购一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能源和重要金属矿产品,调整战略储备结构,并加强动态调控。在国家加大黄金储备以应对通胀、实现外汇储备保值增值的同时,放宽个人从国外或境外携带黄金进入国内的限制,实现藏黄于民,使人民群众个人资产得以保值增值,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二是加强对外投资,以“炒股”的思路增加对外国公司的股权投资。我们不要坚持收购、并购、控股的思路,因为控股会导致各种政治和贸易壁垒,而股权投资可以规避类似风险,同时可以减少外汇占款,减小通胀压力。
(三)加大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的幅度,改变单边升值预期
中国应实行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的汇率政策,采取合理的利率—汇率组合,改变人民币单方面升值预期。实行提幅增频双向浮动的汇率政策,即人民币汇率浮动幅度要提高,汇率变化的频率要增加。
利率—汇率组合的选择取决于中央政府确定的宏观调控优先目标,考虑到宏观经济企稳回升、治理通货膨胀目标凸显的现实,可以选择人民币双向浮动与利率的组合。当前要采取人民币贬值和降低利率的政策,这样,打算获取利差和汇差的热钱都会流出,外汇占款下降,国内供给量减少,通货膨胀率下降。
(四)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对中低收入群体进行补贴
为了减缓通胀对居民生活的影响,一要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步伐,切实提高居民收入。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更是在通胀压力面前防止居民收入负增长的直接手段。二要增加对城镇和农村中低收入家庭的补贴。提高城镇最低生活标准,以食品券、消费券等形式直接补贴低收入人群,解决城镇最低收入家庭的实际生活困难,防止通胀降低中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水平,缓解贫富分化。
(五)继续加强房地产调控,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力度
虽然我国CPI中居住类消费不包括房地产价格,但房价上升必然使相关的上下游产品的价格上涨,从而推动消费指数整体上升。因此,必须继续加强房地产调控。一是坚决抑制房地产市场投机炒作行为。应继续加大房地产调控力度,尤其是坚持以限购为主要手段抑制投机行为,使热钱无缝可钻、投机无处可生。二是加快保障性住房供给。在通胀压力下,普通百姓将要支出更多的货币以维持原来的住房需求和生活必需品,尤其是对中低收入群体造成直接影响。因此,应加快保障性住房供给、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