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实现保值增值,是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新形势下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应着重抓好以下三个关键环节。 强化预算控制。预算单位应确立科学合理的国有资产配置标准,认真分析存量资产信息,明确各类资产需求的性质与数量,合理设置预算项目,准确反映各类资产的来源与去向;优化资产购置、使用、维护与处置的明细预算,既避免资产投入过多而导致资产闲置、贬值或浪费,又避免资产投入不足而影响组织或部门的正常运行。建立健全预算管理机制,实现国有资产价值的优化配置与转移,确保预算目标的顺利与完整实现。相关机构或部门在购置资产时,财务部门必须严格比照相关预算进行认真审核,并签字确认符合预算的购置项目,以维护预算的严肃性、权威性与稳定性;对于那些因工作流程、任务结构或组织单元发生变化而确需调整预算的资产购置项目,按照相关规定程序进行申报,报批后方能实施资产购置。 严格管理程序。相关部门应遵循“确定购置计划,编制明细预算,按权限审批,按规定购置”的程序,严格执行资本性支出预算与资产编配限额标准,对那些超出资产编配限额标准或未列入预算的国有资产项目一律不予批准;财务部门应认真核实资产存量,加强事前审查与监督,严格把好资产购置资金的支付关、结算关与报销关。将各类国有资产的日常使用与维护费用统一纳入预算管理,依照“论证、预算、申报、审批、实施”的程序进行办理,对相关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控制与反馈,以确保资产的充分使用并发挥最大效用;建立有效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与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对资产的增减变动进行实时监控与科学分析,以有效调配与组合资产,实现资产结构的优化配置。对于各类国有资产的处置,依照“相关部门提出计划,财务部门审核,上级部门审定,批准后实施”的程序进行办理。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在资产处置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资产评估,并切实构筑防火墙,以防止资产流失。例如,对于大额资产或特殊资产进行处置,必须加强信息披露或进行公示;对于资产处置收益,由财务部门实行统一收缴;对于资产转让,一般通过产权市场进行运作。 完善绩效评价。国有资产管理是否实现了资产结构的优化配置并明显提升了资产使用效益,需要通过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进行评价。绩效评价体系的指标设计要求科学、完整、明晰、有效,并切实考虑不同资产管理组织在所处行业、地区、生命周期及组织属性等方面的差异,适时进行调整,采取“先试点、后推广”
的方式逐步完善与优化。绩效评价的重点包括:国有资产是否是以最低的成本或在能够接受的成本范围之内获得的,即所谓是否“经济”;是否得到了充分有效的利用,即所谓是否有“效率”;使用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即所谓是否有“效果”;使用是否贡献了足够的价值,即所谓是否有“效益”;等等。应本着以评促改的原则,将绩效评价结果与改善国有资产管理紧密联系起来,促进资产占有单位或部门节约经费开支,降低管理成本,科学调配与组合资产,实现资产的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同时,本着以改促建的原则,坚持“谁使用谁管理,谁管理谁负责”,将绩效评价结果与单位或部门管理团队的考核进行挂钩,建立科学有效的资产管理激励与责任机制,促进相关单位或部门不断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