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东城区表示,拟选派干部赴美国政府部门挂职锻炼。此外,北京东城区出台规划称,将建立人才发展专项基金列入财政预算,每年投入资金不低于5000万元。
到美国挂职并不是北京的原创,原创地在四川。早在2005年,四川省就选拔了5名中青年厅级干部,进入美国明尼苏达州和佐治亚州政府部门,实习厅长(主任)助理,成了首批集体走进美国州级政府部门“当官”的中国官员。虽然政治制度不同,但中国同样要搞市场经济,同样要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而美国等发达国家是相对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也拥有着较为先进的公共服务型政府模式,因此,让中国官员到美国政府挂职,是一种近距离观察和学习先进市场经济社会的良好机遇。
在已经拥有四川挂职经验的情况下,应当说,北京市东城区的干部赴美挂职也定会有所斩获。但是,选派官员赴美挂职的思路应当更开阔。既然已经选派政府官员到美国政府挂职,那么,相应地可否选派人大代表赴美国议会挂职,法官赴美国法院挂职,党代表赴共和、民主两党机构挂职呢?相对于中国人大而言,美国议会有美国议会的相异性,如果能够通过在美国议会观察美国的议员们是如何处理各类事件的,回来对如何当好一名人大代表自当更有裨益,其他以此类推。
从美国政治制度的构成来说,政府、议会和司法机构是三种不同属性的构成,那么,他们这种体制在美国社会是如何运作的?对于中国的官员和人大代表、党代表以及法官、检察官来说,都具有很多的新鲜性。咱们深入了解美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比如我们经常说中国的不少人大代表只懂得举举手,还有一些当了几十年人大代表的人,居然从来未投过反对票,那么,美国是不是也存在从来不投反对票的议员呢?如果美国议员只愿意说好话,那么他们是否还能继续当选议员?只有实地考察、实地体验,才能够对这些问题做出更为深刻的回答。
同样,美国的法官是如何处理来自四面八方的审判压力的,他们是如何应对的?他们在社会上的无上权威又是怎么树立的?对于迫切需要推进的中国法治进程来说,观摩一下美国司法机构的运作程序,未必是坏事。周永康同志前不久在第二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上表示,“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决定了法律文化、法治道路的多样性。作为具有悠久法律文化传统的东方文明古国和新兴的发展中大国,我们将继续敞开胸怀,学习借鉴人类法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这就是说,美国法治文明的优秀成果也是可以借鉴,也是值得借鉴的。
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我们在选派人员赴美挂职的层面上,完全可以解放思想,打开国门,让更多不同工作岗位的人去美国学习和考察,让更多美国相对优秀的制度建设成果与经验被引入到中国来,促使中国社会取长补短。
要想推进改革,就必须放下身段,把别人好的东西拿过来,也同时认清别人不好的东西,激浊扬清。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选派包括官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法官等多种领域的人员赴美挂职,既能够锻炼我们的干部,学习到别人的优秀经验,也能够观察到别国制度的漏洞,做到知己知彼。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