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价16条”治标 货币政策治本
2010-11-22   作者:牛海(上海理工大学中国经济问题研究所)  来源:齐鲁晚报
 
【字号

  近几个月以来,我国CPI上涨幅度的不断攀升,特别是食品价格的大幅上涨,触动了普通民众的敏感神经。高企的物价已不仅仅是经济指标问题了,它的负面影响开始从经济领域向社会其他层面扩展。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布《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以下简称“稳价16条”),要求各地和有关部门及时采取16项措施,进—步做好价格调控监管工作,稳定市场价格,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细读“稳价16条”,发现它主要针对食品生产,管制措施面向全国各地各部门,涉及生产、流通、供应诸环节,实行地方与中央联动,市场、计划手段并用,价格、行政方法共管,力度之大,多年未见。尤其值得称赞的是,“稳价16条”中取消过境费以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等措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体现了强势政府的担当和责任,相信这些措施在保证普通民众的基本生活不受大的冲击方面将会发挥作用。
  不过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稳价16条”只是—个临时性的措施,要从根本上稳住价格,杜绝物价出现忽上忽下、暴涨暴跌的情况,还要进行大量艰苦的改革工作。当前的物价上涨不是因为供给面出现大的问题,今年我国主要粮食的产量并没有大的变化,部分食品价格的上调也在正常范围之内,食品价格之所以会全面大幅上涨,背后推手主要还是发行的货币过多造成的。
  货币之魔—旦从潘多拉之盒中放出,就会暗潮涌动、兴风作浪。首先推高资产价格、热炒房价,再转战股市,经济不景气企业不盈利,人们炒股不赚钱,热钱就攻向基本生活品,或推高原材料价格,当大部分企业无法靠提高劳动效率消化成本时,就不得不大规模提价,于是产生了通货膨胀压力。从各方面的数据来看,我国近些年发行的货币实在太多了。这当然与我国经济的失衡发展和世界经济的复杂性有关,但我们要面对的—个严肃问题是,由政府主导过度依赖出口的经济体制,是不是造成当前经济困局的主因呢?
  既然当前的物价上涨确实是货币现象,那行政措施只是短期应急,长期来看需要用货币的办法来解决。这就需要更加彻底的经济体制改革,把货币政策从为投资冲动型经济政策服务,转向为稳定物价和民生服务。我们以前的经济增长模式中,政府主导的投资损失、国企的低效率以及外汇储备占款,都需要货币政策配合进行稀释,多发的货币无法通过全社会生产率的提高给予消化,越积越多,碰上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国刺激经济的天量信贷,问题集中显现出来。今年以来从资产价格的大幅上涨到食品价格的飙升,让我们领略到了货币之魔的法力之大,也再次提醒我们货币政策的重要任务是稳定物价、防止通胀、保护民生,而不是为某个单项的经济政策服务。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稳定物价必须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市场 2010-11-22
· 靠限价稳定物价可能“摁下葫芦浮起瓢” 2010-11-18
· [关注]网民:稳定物价需尊重市场规律 2010-11-18
· 国务院强调稳定物价 遏制房价过快上涨 2010-10-28
· 严控搭车涨价稳定物价 2008-06-23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黄祖斌:中国银行业的利差低于国际同业·[思想]财经洞察:“气荒”濒临 何以解忧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