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15日和16日,在短短三个交易日之内,股市出现两次大幅度下跌。股指大幅下跌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大幅下跌前中石油股票的大幅上涨被投资者认为是股指见顶的历史重演,比如前期巨额获利盘当天的抛售行为,但主流市场分析则认为是紧缩货币政策的强烈预期加剧投资者对股市流动性的担忧。 流动性是一个感觉得到又不能准确衡量的指标,根据新帕尔格雷夫词典,在微观层面,“流动性”通常是指一项资产转换成另一项资产的能力。现金是流动性最高的资产,其次是银行存款、债券、股票等其他金融资产。宏观层面,流动性定义有三个层次:一是商业银行的超额储备金;二是广义货币(M2);三是整个社会的金融资产。 回顾近几年股市运行轨迹,股指运行与流动性始终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过去20余年,尽管货币政策有紧有松,但中国经济运行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持续高于GDP的增长速度,使得M2/GDP的比例不仅大大高于主要发达国家,也高于与中国发展相近的发展中国家。在此期间,股指运行涨涨跌跌,没有能够如实反映流动性过剩与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现实。由此可见,股指上涨和下跌的原因有很多,恐怕流动性的托辞并不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市场对政策往往存在过度反应。货币当局回收的是金融机构流动性,并不能直接回收微观经济主体持有的流动性。流动性可以被创造,但不会凭空消失。 股指下跌,流入股市的钱不会凭空少一部分,只不过是从商业银行的“证券交易结算资金专用存款”转变为居民的储蓄存款和企业存款,钱的总量并没有减少,这部分钱可随时进入股市。除非市场对股市前景看淡,投资信心严重受挫,股市充裕流动性才有可能真正发生反向变化。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持续负利率状态下,出于保值增值的需要,流动性始终要寻找出口。如果不是农产品价格的大肆炒作,又可能会是大宗商品的投机。在通胀压力增大的背景下,这两种加大通胀压力的行为均会受到政府的严格调控。还有,房地产市场已经受到十分严厉的调控,看来惟一可行的流动性出口只剩下股票投资这一条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