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指数”应成GDP有益补充
2010-11-17   作者:易艳刚(北京 媒体从业者)  来源:新京报
 
【字号
  当一些国家还在唯“国内生产总值”(GDP)马首是瞻的时候,英国政府却将目光转向了“国民幸福总值”(GNH)。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近日责令国家统计局设计一套全新的统计方案,详细采集涉及个人幸福程度的数据。据了解,英国政府今后将把这些数据摆在制定和评估政策的中心位置。(据11月16日《东方早报》)
  对于习惯以GDP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中国来说,英国政府在决策中引入“幸福指数”的做法似乎有些另类。但实际上,一个以百姓福祉为最高追求的国家,“幸福指数”理应成为GDP的有益补充。
  从世界范围来看,英国并非第一个注重国民“幸福指数”的国家。早在上世纪80年代,时任不丹国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就创造性地提出了“国民幸福总值”的概念,并据此展开了诸多改善民生的实践,博得了当地民众好评;今年4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和阿马蒂亚·森联合24名顶尖经济学家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呼吁各国政府不要过度依赖GDP等纯经济指标,建议在政策制定和评估过程中参考类似“幸福指数”的新标准;在英国之前,法国、加拿大等国政府已经开始往评估体系中引入更多反映民众幸福程度的参数。
  与传统的GDP核算体系相比,“幸福指数”从国民健康水准、社会福利状况、经济产出水平和生态环境状况等多个维度对社会经济运行状况进行综合考量,为政府部门体察民众生存状态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但是,从实际操作层面来讲,“幸福指数”主观性较强,受地域差异和文化传统的影响较大,不如GDP那样可以对国民经济状况进行精准的指标化和量化,因而难以自成体系。
  有鉴于此,“幸福指数”与传统的GDP核算体系正好可以互为有益的补充。一方面,二者之间并不存在冲突性矛盾。各国政府努力提高GDP水平的终极目的,原本就是让民众生活得更有幸福感,而如果民众的“幸福指数”比较高,他们实现自我价值和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也会提高,反过来又会促进GDP的良性增长。另一方面,纳入“幸福指数”作为新的参考和评价机制,可以检验民众对政府公共政策和国民经济运行现状的满意程度,进而对GDP乃至“GDP主义”存在的种种缺陷进行补充和修正。
  中国国家统计局上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换算成美元为1.415万亿美元,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第三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372万亿美元。从GDP的角度来说,中国此前已相继超越了德国、法国和英国。但在不少民众看来,GDP虽然增长迅速,但幸福感却并没有增加多少,这一点或许值得有关部门保持清醒。
  因此,有关部门在追求GDP高增长的同时,不妨考虑在适当的时机引入“幸福指数”的概念,结合我国国情制定科学的公众幸福感评价标准,并以此作为制定和评估公共政策的有益参考。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中国三季度GDP规模再次超过日本 2010-11-15
· 甘肃:报刊业务增长跑赢GDP 2010-11-04
· 韩国GDP第三季度较前两个季度明显放慢 2010-10-28
· GDP增长 缓缓更健康 2010-10-25
· 学者称劳动报酬占GDP偏高 2010-10-25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观点擂台:“金本位”复辟?·[思想]央行官员经济学家展望十二五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