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监管司官员称,对进境旅客携带的行李物品规定免税限值的做法符合国际通行做法。海关对ipad征税千元被指过高,该官员称主要是为方便旅客,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和旅客的通关时效。商务部致函海关总署称海关规定与WTO规则不一致,海关未回应。(《新京报》11月15日)
高关税的合理性,竟然主要在于“方便旅客,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和旅客的通关时效”。如此荒诞不羁的理由,出自于专业税官之口,那么,所有专业的追问都可以心照不宣地歇菜了。3000多元的物品,按照5000元的标的收费,一收就是20%%的近乎惩罚性税率,人家还深情款款地说,这是方便了你——你还有什么心情搬出WTO或者自由贸易、又或者民生维艰来说事儿呢?大家都不在一个对话平台上了,既然走上了“为了你好”的康庄大道,还有什么事不能做、又有什么钱不能收?
据说,原本这个5000元的界限确实早就有了,但这些年执行起来没那么较真——这中间的讲究就在于“原本”二字:原来的5000元人民币是个什么概念?原来的电子产品又是个什么价格?原来的各国贸易壁垒又是多高的门槛?时至今日,海关却把原来执行得差强人意的政策重新捡拾起来,拿老标准一竿子到底收新税,个中缘由不免令人浮想联翩。犹记得三聚氰胺犯事儿的时候,国外奶粉的民间流通在海关被课以重税;Ipad畅销了,又对其“追打围剿”;据说马上就是国外打折季,大量海外代购即将登场,这税自然就更得收严。
皇粮国税,道理人人懂。但税要收得人心服口服,恐怕就不能泛泛地搬出“方便旅客”的劣质借口。真要“方便”,不收税岂不是更彻底?至于“通关时效”,难道多出来一个收税环节反而大家走得更欢了?即便要收税,高起征点和高税率似乎也与群众的“方便”扯不上什么关系。当然,人家也只是个说法而已,正儿八经地辩驳反而显得我们很无趣——因为给个说法是走个程序,至于说了什么,其实都不重要。这就好比小说中的“绿林剪径”高手,拿了你的钱,总要附赠个什么理由,譬如“此路是我开”之类——你再去正襟危坐地考证路是不是人家开的,就显得很傻很天真。
原谅那些荒诞不羁的收钱理由吧。因为理由是当不得真的,越是荒诞,越是寓意着收费决心的铿锵悍然。譬如水电煤气价格涨了,人家说这是为了怕你浪费,帮助你早日过上低碳生活;譬如协会中心要来收费了,唱的都是反盗版、保护创作权;譬如国有商业银行推出收费新大餐了,说的都是此前帮你免费了N年,你再不交不仅不够意思、也容易搞得人家活不下去;譬如高速公路收费生生不息,你别管人家贷款有没有还清、理由就俩字——“还贷”……
面对Ipad千元税的争议,商务部有点看不下去,海关总署显得很深沉。不管怎么说,大家都是文明人,又不是掐脖子打架,反正钱都收了,要么干脆沉默到底,要么就不要煽情,把道理分辨清——怕就怕你跟它讲道理,它跟你玩深情,你跟它谈民生,它跟你玩理性。钱都交了,听句真话还真不那么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