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地区每年由于繁琐的贸易程序而导致的潜在成本高达300亿美元。这是不久前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的一个联合国论坛上透露的信息。令人震惊的数据,反映了亚太区域一体化进程相对滞后的现实,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亚太地区在深化合作、增加区域连通方面大有可为。 亚太地区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地位日益上升。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欧美地区经济先后出现负增长,而亚洲新兴经济体一直保持了相对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成为推进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 与亚太地区创造的经济奇迹相伴随,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亚太地区,尤其是东亚区域内贸易飞速发展,其增长速度接近世界贸易平均增速的两倍,远远超过了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盟区域内贸易的增长速度。其中,与中国的贸易增长最为显著。亚太地区逐渐形成了一种具有地区特色的分工模式,那就是日本、韩国、东盟等越来越多地向中国出口中间产品,在中国完成组装后向欧美市场出口。中国已经成为众多跨国公司的最终装配基地,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原来对欧美市场的部分出口转化为对中国市场的出口,对欧美国家的贸易顺差转化为对中国的贸易顺差,中国则出现了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逆差和对欧美市场的贸易顺差。 与日益密切的贸易联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一地区相对滞后的区域经济合作进程,在以中、日、韩为主体的东北亚地区表现尤为突出。尽管近年来东亚合作进程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仍然没有实质性突破。东北亚地区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阻力之一,是该地区长期以来存在的历史与政治纠纷,导致了互不信任,使区域经济合作无法取得根本性进展。而这又反过来加剧了不信任。区域经济合作进展缓慢,直接导致了亚太地区贸易成本的提高,并影响到各国经济的发展。 亚太地区贸易成本较高还与该地区各国的经济环境和经济结构有关。长期以来,亚太多数国家和地区逐渐形成了以出口导向为特征的经济结构,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与出口拉动。这导致了亚太地区的区域经贸合作意识比较薄弱。鉴于区域经济合作停滞不前,一些国家和地区将目光转向亚太区域外的国家或区域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经济合作。这就出现了亚太国家与北美和欧洲国家之间贸易往来的成本比亚太国家相互之间的贸易成本还要低的怪现象。 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复苏过程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部需求,是亚太地区各经济体共同面临的重大任务。有鉴于此,亚太地区应加快区域内部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消除区域内各种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简化贸易程序,降低交易成本,从而释放本地区的发展潜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