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热钱需要一连串池子
2010-11-15   作者:叶檀  来源:解放日报
 
【字号

 
  叶 檀

    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先生一番热钱池子的理论激起千层浪,说明中国未来采取的措施对于全球投资者、甚至对于全球经济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权威诠释者出面。11月12日,央行副行长马德伦在上海表示,近日周小川行长针对热钱发表的“池子”比喻,指的是一系列货币政策组合,包括对流入外汇的管理,准备金率调整、公开市场对冲操作等货币政策各项工具,“而资金并不是可以框得住的”。
    投资者有理由担心,美联储第二轮6000亿美元的量化宽松政策只是开头,在零利率甚至负利率下,量化宽松政策将成为常规武器。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表示:“这只是一种货币政策。它将会与普通的、更传统的、更为大家所熟悉的那些货币政策一样发挥作用抑或不发挥作用。 ”潜台词是,既然你们已经忍受了那么长时间美元贬值,现在有什么可说三道四的?
    全球通胀压力抬头,潮水般的资金对中国市场造成巨大冲击。索罗斯旗下对冲基金公司在香港的办事处11月8日正式开张,而北京时间次日凌晨,全球大宗商品期货有升有降,只有黄金突破历史高位,迄今没有跌势。黄金的坚挺是美元疲软的镜像。
    所谓热钱池子是一揽子方案。
    最重要的是减少热钱流入,事实上,美国量化宽松的做法必然迟滞中国资本项目开放的步伐。国家外管局11月9日发出通知,要求加强外汇业务管理,辖下监管机构及中资外汇指定银行加强银行结售汇综合头寸管理,对银行外汇头寸余额实行下限管理,以防范跨境资本流动带来的金融风险。
    在加强热钱管制的同时,防范内部通胀,保持加息态势以吓阻投机资金进入市场。在外管局发出通知的同一天,中国央行副行长马德伦重申,中国央行一直对通胀风险保持警惕。鉴于央行已经在10月20日开始加息,市场已经有了加息预期,资产品价格有了上下波动的可能。央行发行320亿元一年期央票,参考收益率较上周上涨 5个基点至2.3437%,市场预计仍然存在加息压力。其他手段还包括提高存款准备金率,11月9日A股市场金融与地产股下挫,就是受到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负面影响。
    正如美联储在零利率泥潭下,已经用量化宽松代替了利率调控,我国央行在使用央票对冲的同时,其他惩罚性的针对性极强的提高存款准备金的办法,以及加息的威胁将成为市场常态。事实上,目前市场货币还没有无限度宽松。这从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可见一斑,从11月5日开始,一年期拆借利率开始上升,从2.9348上升到11月9日的2.9430,说明市场的资金短期受到抑制。
    从明年开始,我国将回到常态的货币政策,刚刚公布的 《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就下一步货币政策操作方面,央行除表示继续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外,也表明将继续引导货币条件逐步回归常态水平。所谓常态,即贷款下降、广义货币发行量回到17%,如果明年经济增速下行,广义货币发行量下降到17%以下也不是不可接受。
    上述办法都是被动的抑制办法,无法阻挡已经进入的热钱四处出击。虽然外管局副局长邓先宏强调,中国不存在大规模热钱流入,但我们无法忽视的是热钱流入的预期,以及在新加坡、美国尤其是中国香港地区针对人民币资产的新一轮炒作。
    炒作主要集中在境内被低估的资产,以及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受益资产,如市场传言索罗斯扫入15.6亿港元的龙湖地产股份,约7.8亿港元的民生银行。能够证实的投资是索罗斯斥资4000万美元,认购四环医药新股。
    由于房地产已经隶属恶性泡沫,中国最大的资产池非证券市场莫属,而证券市场中有一系列的产品,其中最大的池子又非主板莫属。
    我国证券市场的总市值赶不上房地产总市值,具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即使总市值扩张一倍,市场也可以承受。我国的大盘股指数只在半山腰,数万家中小企业亟需得到证券市场的扶持,还有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环伺在侧。
    我国的风险投资需要大量资金,以便以专业眼光筛选出优质企业,奠定未来中国创新型经济的基础;我国的大盘股需要资金,以便为2009年急剧扩张的市场风险买单;我国的中小企业尤其需要资金,区区100余家的创业板,根本无法包容具有创新冲劲的草根企业。包括证券市场上游的风险投资,以便为转型中的创新企业助力。
    如意算盘打得很精没有用,风险在于,证券市场与热钱之间存在不匹配。觊觎人民币资产的大型国际投资机构,都是专业人士,在市场的判断上不会输给中国央行,当我们希望引入大盘股时,也许他进入的是楼市。并且,热钱的风险是不可控的,通过外管局得知的热钱数量,有可能不能反映热钱数量的一半。这从美国金融危机之后的表外资产就可见一斑。
    另一个风险是,美国改变游戏规则,不谈汇率,转而谈经常项目顺差,谈知识产权保护,谈中国的国内市场开放。
    如此一来,恐怕中国造好了池子却虚位无钱,冷不防被对方在后院再造了一个池塘。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国美的理性与3Q大战的阴影 2010-11-12
· 封杀热钱还需重建货币市场秩序 2010-11-11
· 钓鱼式税收 2010-11-08
· 全球印钞中国加息逻辑何在? 2010-11-03
· 支持吴敬琏 反对极左与极右 2010-11-01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观点擂台:“金本位”复辟?·[思想]央行官员经济学家展望十二五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