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日前称,估计今年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要稍微高于年初制定的3%的目标。这是国家部委有关负责人首次表示今年物价涨幅会超过3%,说明当前物价形势比想象的严峻。 当前似乎什么都在涨。国家发改委10月对北京、上海、重庆等36个城市食品零售价格的监测显示,在监测的31种产品中,近80%出现价格上涨。涨价的不仅是蔬菜、粮油、鲜肉类、水果、食油、糖、盐等食品,衣帽鞋等服装也在涨。水、电、煤、油之前已经涨过,是否还会再涨,不得而知。 这许多涨价,媒体常说是中间环节和游资炒作所致。根据《东方早报》的调查,以番茄涨价来看,种植环节——农民增加的收入有限,那些中间环节同样没啥增收或者增收有限,运输环节因为运输成本将近40%的提高,而较去年反而减收;批发商和零售商则有赔有赚,因成本上升总的来说都不好过;至于终端客户,无论是居民还是大小饭馆,则肯定多付钱了。这就是典型的通胀,各个环节都在涨价,各个环节也都在承受涨价。 或者果真是游资炒作,游资在捞好处?前些日子苹果价格刚涨时,说是游资炒作,结果苹果市场并无多少游资。当然,有些涨价商品中是有游资活动的,不过蔬菜水果不易储存,游资炒作风险很大,因而没有必要夸大游资在当前涨价中的作用。 当前通胀固然是因为今年自然灾害比较多,需求比较旺盛,国际宽松的货币环境,尤其是美国启动第二轮定量宽松计划,输入性通胀压力更加增大,但不能不承认,通胀的主要压力来自去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实施的“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来自超发的43亿元人民币。 央行副行长马德伦认为,外汇的大量流入,导致央行投放大量货币。目前央行几乎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公开的市场操作,通过对冲来控制过多的货币出现,同时还采取包括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来控制流动性。但是,去年以来超发的43亿元人民币不完全是游资。这巨额的超发货币虽然有相当一部分流入股市、楼市变成游资,但更多的是以应对金融危机的名义发出的,且都是具体的工程项目,是要化为实体经济的一部分的。因此,它不可能被公开市场操作对冲掉,只能被滞后的通胀及今后整体经济的发展消化掉。 弗里德曼有句话:“通货膨胀归根结底是个货币现象。”从货币发行变动到物价反应,一般有6-9个月的滞后效应。本轮通胀从7月开始,而今年二季度货币仍然超发,因此,原来认为11月起CPI有可能回落的设想并不可靠。 既然中国通胀是不可避免的,通胀的压力那么大,且不可能在年内回落,实在没有必要纠缠在先前制定的CPI3%的全年目标上,当务之急是如何将通胀压力平缓地释放出来,如何不让美元贬值给我们的通胀雪上加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