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两个“欧洲病人”同病相怜,一个是德国,一个是意大利。两个病人的病症相似:经济发展迟缓,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缺乏国际竞争力……十年后,德国在经历了痛苦的体制改革后浴火重生,成为欧洲经济的火车头。而意大利却痼疾犹存,仍在蹒跚而行,由于公共债务居高不下,与希腊、葡萄牙、西班牙和爱尔兰共享“欧猪五国”的“席位”。
其实若按GDP论,意大利的经济总量仅在英国之后,列世界第七位,人均GDP还在英国之前,列世界第21位。然而多年来,意大利债台高筑,为经济发展埋下了严重隐患。根据欧盟的《稳定与增长公约》,公共债务占GDP比重不得超过60%,而意大利目前公共债务水平高达115%。公共债务居高不下,加上人口老龄化、教育体系老旧松散、税收制度不透明、腐败与经济犯罪问题严重,在一些苛刻的欧洲人看来,意大利还能一直跻身G8集团简直就是个奇迹。最近十年意大利的经济增长只有0.5%,在欧洲位忝末座。进行大刀阔斧的经济结构调整对意大利来说是当务之急。
在世界工业大国中,意大利的经济模式是个异数,相对于其他规模相当的经济体,意大利只拥有寥寥数个世界级的跨国公司,其主要经济实力建立在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之上。意大利中小企业在企业总数中占有99%的份额,创造了70%以上的就业岗位和80%左右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意大利皮革、服装、玻璃、家具、大理石和鞋类等,大多数是中小企业生产的。中小企业在意大利的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意大利450万个企业中,95%的企业雇员不超过10个人。由于企业规模过小,研发和创新能力不强,部分企业生产的产品技术含量也不高,因此面临着来自新兴经济体的强大竞争。从本世纪开始,意大利的劳动力成本又不断攀升,工资增长速度超过欧盟的平均水平,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加速下降。
与德国相仿,意大利的经济也是以出口为导向。而与德国不同的是,意大利的出口市场基本在西欧。在意大利的前十大出口市场中,西欧之外的国家只有波兰和美国。中小企业对开拓新的市场既没能力也无大兴趣,政府在促进企业扩大与开拓新的出口市场方面又基本无所作为。对比德国的几任总理出访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国家大打经贸牌、高调为“德国制造”造舆论的积极态度,意大利政府领导人简直从来想不起来为“意大利制造”做点事情。结果是,在德国得益于新兴经济体的强大需求而出口大增并因此从金融危机中迅速脱身时,意大利却没有能从中分得一杯羹。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2010—2011年世界经济竞争力报告,意大利的国家竞争力仅名列世界第48名,几乎位于所有工业化国家的最末端。很多新兴经济体都比意大利更具国际竞争力,甚至像巴巴多斯群岛这样的小国都排在意大利前面。
对于意大利经济的病症,经济学家开出的药方是“创新和国际化”。对企业来说,创新是个永久的课题。而对意大利众多的小企业来说,国际化则是个需要相互合作,协调一致的大课题。意大利若要维持世界第七的地位,就得加紧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