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虎:科学发展、转变方式和改革突破
2010-11-05   作者: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编者按:围绕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十二五”改革,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国家发改委体改司、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和德国技术合作公司于2010年10月30日-31日在海口联合主办召开“中国‘十二五’改革国际论坛:发展方式转变与改革选择”。会议围绕“十二五”改革目标、路径和重点任务等展开深入讨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副主任洪虎,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赵白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陈清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高尚全,海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林方略,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德国技术合作公司首席执行总裁艾森布莱特以及来自中央有关部委、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23个省市自治区及来自德国、英国、美国、墨西哥、巴西、俄罗斯、印度、越南、蒙古、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的官员和学者400余人参加本次论坛。本版文章即根据作者在本次论坛的主旨演讲编辑整理。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洪虎

  10月18日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这是指导制定新的一个五年计划的纲领性文件。中国政府将根据《建议》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交明年3月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审议通过后的五年规划纲要就是“十二五”的蓝图。

  一、科学发展是“十二五”的主题

  《建议》明确强调,制定“十二五”规划,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坚持科学发展,在“十二五”期间,我认为就是要特别注重惠民发展、有效发展、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与和平发展。
  “惠民发展”就是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发展不仅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发挥好现有“蛋糕”的最大效用,使尽可能多的人民群众吃得满意、吃得高兴、吃得舒服。这是发展由主要解决“生存需求”阶段进入主要解决“发展需求”阶段要更加关注的问题,也是增加社会发展动力,保持社会持续、稳定、和谐发展的需要。
  “有效发展”就是要讲究经济效益,更加追求发展的质量,把“好”放在“快”的前面,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任何发展都要有经济要素的投入,都追求有目的产出,因此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是评价发展科学性最基本的经济指标,是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无论是创造物质财富(投入),改善国家和个人的分配状况(产出),还是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投入),改善居民公共消费状况(产出)等,实际上都是投入产出的问题。有效发展就是要算经济账,计算发展的成本和费用,追求发展的最大效果。
  “创新发展”就是发展要更多依靠生产力的创新和生产关系的改革,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力是第一资源和改革开放是第一推动力的作用。要把扩大内需与注重内生式发展结合起来。改革就是最重要的内生式发展途径,它不仅能创造供给,还能制造需求,改革开放是科学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失去改革开放的发展,就不是科学发展。改革是体制机制的创新,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改革就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创新。
  “可持续发展”就是着眼人的代际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和谐发展”就是个人和社会、个人和国家、人群和人群,以及中央和地方、地方和地方、区域和区域、城市和农村、民族和民族等各方面的和谐发展。“和”是中华文化凝聚力的核心,和谐发展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又体现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要求。和谐发展就是要注重解决发展中的不和谐问题,实现在改革攻坚期也是矛盾凸显期的稳定发展。
  和平发展就是积极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紧紧抓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总之,“十二五”的科学发展就是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认真总结“十一五”的经验和教训,切实从中国的发展阶段和实际情况出发,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目标,继续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之路,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的主线

  《建议》同时强调,制定“十二五”规划,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其要求是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经济发展包括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发展,经济发展方式就应当包括生产力的发展方式和生产关系发展方式。因而,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仅仅理解为是转变生产力发展方式是不全面的。
  经济发展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四个环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应当包括转变生产方式、交换方式、分配方式和消费方式。因而,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仅仅理解为是转变生产方式,是不全面的。
  经济发展方式是随着社会总的需求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的,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与其相适应的经济发展方式。因此,没有一个适用于所有国家、所有发展阶段的一成不变的经济发展方式。生产方式由量变到质变,就会产生发展的新阶段或者催生新的社会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缘于生产方式的变革而产生的新的社会制度。“十二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就是要使我国发展攀升到一个新的层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长期的、全局性的战略任务,不是短期的、策略性的阶段工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涉及经济领域的工作,而且涉及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工作,是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创建新型社会制度的基础性工作。但是,作为五年规划安排,它又是有重点的。“十二五”期间,就是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根据中国的国情、发展的阶段、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决定的,同时也是顺应人民群众的要求。经济发展是由经济需求牵动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与转变经济需求方式相联系,而经济需求又取决于社会消费价值追求与社会生活方式。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同时转变社会消费价值追求和转变社会生活方式,这不是仅凭转变宏观调控政策就能实现的,更不是只靠政府就能完成的任务。看来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来研究,进行整体谋划,采取综合配套的措施才能解决。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靠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更要靠经济发展体制机制的改革。经济发展就是经济运行,引导经济运行最重要的是激发经济自身的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机制的转变就需要靠改革。因此,不能使改革游离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外,而要把它们有机结合起来,真正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三、“十二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在实现改革的全面突破

  《建议》强调“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在于实现体制机制创新。而要实现创新,首先需要实现改革的全面突破。
  1.改革的理论要创新。适应国内外的形势新变化、新特点和“十二五”规划的新任务、新要求,指导改革的理论要创新。例如:改革目标的确立、改革性质的判断、改革任务的描述、分领域改革划分及其相互联系、改革阶段的划分、改革理论在科学发展观中的地位、改革的环境与条件等等,都需要对一些已有的传统提法加以完善,把一些新的认识吸收补充进来,借以指导“十二五”的改革。
  2.改革的总体思路要系统。《建议》提出要“坚定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改革,强调要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改革优先顺序和重点任务”。要实现这一任务,关键在于要成立一个统筹、综合、协调各方面改革,独立于宏观调控部门的,承担组织改革试点任务,处于改革探索第一线,能为党中央、国务院发挥改革参谋和助手作用的机构。单靠现在分散的各种研究机构和承担繁重宏观调控任务的国家发改委是不行的。
  3.改革的重点任务要明确。改革应是全面的改革,全面改革综合性的重点任务应该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设计,应突出人的全面发展要求,体现小康社会的特点。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应放在解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体制障碍的制度性改革上。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要放在坚持人民当家作主,转变政府职能,改革政府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实现政府转型的行政体制改革上。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要放在推进形成全社会文明进步共识的和谐文化的建设上。社会体制改革的重点应放在破解建设和谐社会的体制障碍上来,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
  4.改革的突破口要选准。当前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既是全社会所关注的利益格局调整的热点,又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难点,涉及行政管理体制、财税体制、垄断行业改革、发展民营经济、缩小城乡差距、改善公共服务和提高政府公信力等多个领域的改革。因此,“十二五”应在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上取得实质性突破。这样释放了社会需求,又缓解了社会矛盾,才能更好地实现科学发展。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牢牢把握科学发展的主题 2010-10-19
·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汇改 2010-04-23
· 张秀隆代表建言科学发展 2010-03-12
· 青海海西州探索欠发达地区科学发展之路 2009-11-25
· 《科学发展,青春激扬》在京首发 2009-09-14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让创业板回归“创业”本能·[思想]仅凭“定量宽松”难救美国经济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