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包容性增长重构中国发展模式
2010-11-04   作者:张茉楠(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  来源:上海证券报
 
【字体:

 
  张茉楠

  “包容性增长”就是要由“物本经济主义”的发展理念向“人本经济主义”的理念转变,要求在总体布局上把人力资源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根本动力,注重发展有利于增加就业含量和开发利用人力资源的经济产业和生产服务领域;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过程变成促进就业持续扩大的过程,推动经济实现更健康,更有质量和更富内涵的增长。
  从“中国奇迹”到“中国经验”,从“中国现象”到“中国精神”,从“中国模式”到“中国道路”, 近些年来,与“中国模式”相关的热度与中国经济同步增长。今年,世界不仅见证中国经济在危机中强有力的复苏,也在见证中国经济艰难而痛苦的转型,以“包容性”增长为主题的一系列体制机制变革正在促使中国经济驶向改革的深水区,新一轮利益格局调整和制度红利的开启将释放出更大的增长势能。
  事实上,关于经济发展的“模式”说早已有之,例如,以欧洲为代表,强调政府作用和福利社会的“莱茵模式”;以美英为代表,强调自由竞争市场经济的“盎格鲁—撒克逊模式”;以日韩等为代表,强调政府主导市场经济的“东亚模式”;以墨西哥、阿根廷等为代表,强调践行经济“私有化、非调控化、自由化”的“拉美模式”。而“中国模式”也成为继这些模式之后更具影响力的模式:具有极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在渐进主义改革的基础上,通过“纲领性”的计划来促进经济发展,发挥政府对于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从而取得相对的“政府比较优势”,形成了独特的发展道路。
  不过,任何模式都有自己的缺陷,现在各方所讨论的“中国模式”,更多体现的是“量”的概念,而缺乏“质”的内涵,关注“增长与效率”多一些,关注“发展与公平”少一些。全球性金融危机是对“中国模式”的重大考验,也给了我们一次深刻反思和学习的机会。在长期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要素红利、人口红利以及全球化红利的势能都在衰减,主要依靠低成本刺激的出口超高速增长逐渐回归常态增长,以大量增加资源资金投入维持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已走到尽头的大背景下,二元结构矛盾、收入分配失衡已严重束缚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影响着经济社会的稳定,“中国模式”正面临着深度转型的重大挑战。如何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实现利益共享式增长是摆在决策者面前的首要议题,而“包容性增长”正是为了破解这一系列难题而打开的一扇大门。
  实现包容性增长,根本目的是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的阶层和地区,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实现包容性发展,就得坚持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人平等获得发展机会,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因此,或许可以将包容性增长归结为两层含义,一个层次是共享式发展,另一个层次是人的全面发展。
  古语云:“不患寡而患不均”。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居民收入大幅增长,但分配失衡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内需迟迟难以启动、最终消费不足,与初次分配和二次再分配环节的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直接相关。在初步分配中,目前存在“劳动收入在GNI(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低”、“工资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低”以及“劳动要素在企业内部分配中比重低”的“三低”现象;在再次分配环节中,由于国有企业经营性资本收益向居民转移的机制缺失,再分配环节对居民收入的“逆调节”问题较为突出。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了国民收入增长速度远远落后于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数据显示,基尼系数已激增至0.48,大大超出0.4的警戒线,为亚洲最高。在整体收入分配差距逐步扩大的背景下,很难形成较为理想的中等收入阶层快速增长的“橄榄形”结构,而是客观上已形成“金字塔”形的社会结构。由于户籍制度、教育机会的不平等、资源分配不公平等权利差距,致使社会逐渐形成了一个由权力精英、资本精英和知识精英构成的排斥性体制。
  机会的不平等必然造成结果的不平等。在金字塔形的社会结构中,没有庞大的中产阶层作为缓冲带,经济社会资源的分配存在很大矛盾,贫富分化比较严重。当学历不再保证工作机会,薪资增长被上升的物价侵蚀成负数,象征稳定的自有住宅成为奢望的空中楼阁时,焦虑不安的中产阶层开始觉得在向下流动,就会造成弥漫全社会的痛苦感。
  因为最富有生命力的是人的因素,所以,“包容性增长”最关注的是人,“包容性增长”就是要由“物本经济主义”的发展理念向“人本经济主义”的理念转变。“人本经济主义”要求在总体布局上,更加关注人的因素,人才是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要求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人力资源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避免陷入低收入—低教育投入—低执行能力—低收入的“恶性循环”,注重发展有利于增加就业含量和开发利用人力资源的经济产业和生产服务领域;在要素投入上,注重通过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来促进经济增长;在目标导向上,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过程变成促进就业持续扩大的过程,把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变成对就业拉动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在具体安排上,加大教育制度、就业制度、户籍制度和养老保障制度的改革,为人力资本可持续发展扫除制度障碍,扩大人力资本存量,推动中国经济实现更加健康,更有质量和更富内涵的增长。
  高盛公司顾问拉马曾经形象地用汉字“淡”来解释“中国模式”。他认为,正如“淡”字融合了水和火一样,中国式的发展试图完美地实现“效率”与“公平”这两种不同的价值含义。今天,我们全力追求的“包容性增长”,终于为“中国模式”找到了新的道路。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失当的财政 失控的货币 2010-11-03
· “国家养老”模式危机临近 2010-10-29
· G20未解决美元滥发核心问题 2010-10-25
· G20未解决美元滥发这一核心问题 2010-10-25
· 央行加息打响中国经济保卫战 2010-10-21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让创业板回归“创业”本能·[思想]仅凭“定量宽松”难救美国经济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