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增税成为政府调控的主要手段,股市虚火,调高印花税,楼市有病,增加契税,甚至准备出台房产税或物业税。在一些城市,一方面,政府卖地频频卖出天价,政府收个盆满钵满;另一方面,政府又继续收高额的契税等税费。 政府增税,那是出自于政绩工程与权力扩张的冲动,增税对政府来说多多益善。可是,令人奇怪的是,许多地方的人大代表也与政府一样,同声出气,也异常亢奋地呼吁增税:在北京、山东、浙江的两会上,代表、委员建议开征物业税以抑制房价;在上海的两会上,有人建议开征“绿税”以保护受到污染威胁的崇明岛;甘肃两会上更有人提案要求开征气候变化税、能源税、碳税、碳排放基金、碳信托交易基金;北京市人大也向中央提出了开征机动车环境税的建议。 税收与民众财富增长呈此消彼长的关系,税收增加得越多,民众腰包的钱就越少。税收不是不要征,但是,绝对不是越多越好。合理的税收要考虑到调节贫富差距,要让高收入者负担相对多一些,而不是低收入者也承受相同的税负;税收也要考虑到以最少的钱做最好的公共服务,不是税收得越多越好;运用税收杠杆进行市场调控时,也必须考虑到是否还有其他有效的手段进行调控。 作为人大代表,不但不应鼓吹增税,更应当是监督和警惕政府增税的冲动,要防范政府那双“总想从老百姓腰包里掏钱”的手。“不要总想从老百姓腰包里掏钱”不应该是温孚江委员一人的声音,更应当成为全体代表和委员的共识。在满足公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决策权”成为潮流的今天,代表、委员不仅仅是要审查政府的预决算,管住政府花钱的冲动,也要审查各种收税的法律、法规,管住政府收钱的冲动。 可惜,今天敢于说出“不要总想从老百姓腰包里掏钱”并付诸行动的代表、委员并不多,相当多的代表、委员在法律、法规审议上的发言更像是为政府背书,给政府的行为进行辩护,说到底,就是代表、委员中官员居多,还是在为他们自身利益考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