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人寿前总裁孙兵退休后月领9.28万元养老金的新闻,近日成了业内外热门话题。如果不是由于股权转让将这份补充养老金计划转为中国人寿的保险,如果不是审计署审计中国人寿让巨额保单露了馅,孙兵等47名高管将优哉游哉地领取这份福利直至终老。尽管日前新华人寿董事会已决定将它废止,但公司已为此付出约3500万元的保费成本,不仅财务受损,也令品牌声誉蒙垢。 只是,因上述“如果”的巧合而使违规行为曝光的概率毕竟不高。人们忍不住要问:在金融界还有多少这样的“福利计划”? 近两年行业主管部门接连出台“限薪令”,社会舆论对国企特别是金融等垄断行业的“天价年薪”声讨不止,可是,一些企业依然我行我素,明降暗升者有之,趁管理部门没动真格之前大捞一票者有之。此次“巨额养老保单”更是一个警示:明晃晃的年薪之外,金融高管有可能利用手中权力与金融业务的专业性与复杂性,为自己谋求“合法的”、不易觉察的灰色福利! 比如以员工福利计划名义投保的、与利润挂钩的企业年金,比如各类高额的员工团体保险——这些能够合理避税,以保险、保障名义发放的福利,一样三六九等,高管的标准比普通员工高出数倍、数十倍。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操作此类“福利计划”时,自是熟门熟路,外人很难察知其中奥妙。再如一些金融机构发动员工集资“信托基金”,将这些“员工类基金”与“客户类基金”打包运作,往往前者收获颇丰,而客户收益并不一定理想。近年来频频发生的股市重大消息提前泄密、一些人一夜暴富的疑案中,更活跃着不少金融骄子的身影。 不论是高福利还是高收益,究其本质,都是在侵蚀广大客户的利益。拿新华人寿的巨额保单来讲,保险公司畸高的人力成本开支最终会抬高保单成本,加大投保人负担。而一些投资项目直接和金融高管的利益特别是眼前利益挂钩后,投资的稳健性、规范性必然受到影响,最终埋单的还是不知情的老百姓。 这些灰色福利,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挑战。人才是金融业的核心竞争力,行业收入普遍较高,人们可以理解。问题是这些职业经理人该拿多少报酬,怎么个拿法,从制度上要经董事会同意,更要符合国家和行业有关限薪的规定;从道德层面讲则不仅要顾及行业、企业发展状况,还需兼顾股东、员工利益,虑及目前中国尚处发展阶段、百姓收入水平仍偏低的现实。 “巨额养老保单”的存在,暴露了许多公司在内部治理结构方面的制度软肋。中国建立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时间还不长,许多金融企业还存在严重的内部人控制现象,有着浓重的“一言堂”色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遏制高管们的独断专行,任重道远。新华人寿的这份蹊跷保单绝非个案,其他金融机构应引以为戒,加力自查。 金融高管私欲膨胀、肆意自肥,也暴露了管理部门的缺位。面对越来越复杂的金融产品,面对越来越专业、隐秘的牟利渠道,监管部门必须在完善相关制度上拿出实招,并不断创新监管手段,提升自身素质,“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让自肥者无处遁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