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本周全球资本市场的运行特征,那就是“等待”。在G20庆州会议与美联储议息夹缝之间的一周中,全球流动性似乎迷失了投资的方向。 盖特纳公开发表有关强势美元的言论多少有些出人意料,而伯南克的量化宽松则是美元走向强势道路上的最大障碍。尽管我们有理由相信二次量宽的规模可能低于预期,甚至采取分阶段小额推进的方式,然而,在国会中期选举的背景下,在民粹主义思维主导的国度中,伯南克若最终在理性与利益的纠结中选择后者,我们也不应感到意外。 其实,研判量化宽松会否成为常态比一味猜测其规模更具意义,因为它将解去投资者的美元心结。虽然美国人通过自身智慧搞出知识经济和金融服务升级两项创新,但随着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和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而宣告失败。“再工业化”似乎是目前解决美国经济长期结构性问题的最优选择。然而,我们暂且不论新兴产业能否像知识经济那样对生产力的提高产生革命性影响,单就其产业化过程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美国的选择只能是利用其美元霸权地位,印刷钞票,刺激经济。 现在的问题是,量化宽松真的有效吗?在居民和企业的去杠杆化行为仍将长期延续的情况下,企业主要通过选择增加设备投资而不是增加雇员来增加产出,而居民收入的增加也未必能激发其消费行为。因此,虽然9月份以来衡量通胀预期的10年期国债Tips利差大幅攀升,但量化宽松对于就业以及通胀的拉动恐怕会令美联储失望,最终结果就是量化宽松常态化。 无论如何,我们都相信G20各方所达成的外部均衡是宝贵的也是短暂的,而经济的再平衡则是长期的。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货币发行缺乏约束力,美国量化宽松引发全球化博弈的结果将是“囚徒困境”。世界历史告诉我们,最后的结局抑或妥协、抑或战争,构建新次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