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推出一周年。
证监会主席的表态可以视作监管部门自己的结论。10月29日,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第一届创业板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仪式上表示,我国创业板市场推出一年来,作用逐步显现,市场总体运行平稳,“创业板在鼓励和引导社会投资、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促进产融结合等方面的功能初步显现,正在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
此话虚实相间,官样文章居多。
我国创业板遭到热捧不假,但是否引导资金流入创新经济行业,要看创业板上市的是否遴选出了真正的有创新增长前景的企业。
尚福林的评价标准是政府给企业戴上的高新企业的帽子。数据显示,截止到10月22日,130家创业板上市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0家,占比为92%。截至9月底,创业板已上市企业中占比94.3%的是新认证的“高新技术企业”。但众所周知,戴上帽子的高新技术企业未必货真价实。今年8月初《新世纪》杂志报道:科技部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官员说,至少有五成已通过高新技术认定的企业靠虚假材料“操作”上去,以享受极为优惠的税收减免。到目前为止,创业板不少上市公司“傍大款”的现象,本身就说明,这些公司缺少核心竞争力。而房地产业界秘而不宣的是,高新科技园是商业地产拿地的现成概念,看看中国有哪个“硅谷”真正成为了硅谷?
另一个标准是创业板上市公司所处的行业。截止今年10月22日,130家创业板上市企业中,绝大部分分布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文化教育、传媒等领域,截至9月22号,共有54家创业板公司属于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七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公司总数的43.90%。分布在新行业中就叫高新企业吗?美国网络科技概念盛行时,甚至连卖门把手的上市公司都加上.com的后缀,争取泡沫溢价。你也不能说人家是错的,这些公司确实有那么几个门把手是通过网络商店销售出去的。
评价创新,必须因地制宜、立足现实。目前中国最需要的创新公司是具有草根精神、具有极强拓展能力的公司,能够比其他企业拥有更高的质量标准、能够比其他企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能够比其他公司拥有更强的营销能力,能够比其他公司拥有强有力的管理架构。事实上,此前中国成长最快的公司如茅台、苏宁等公司无不如此。
一度中国每年一类新药的申请量是美国的10倍,但就算申请量是100倍,也没有让中国替代美国的制药大国地位,只有看看每年的研制经费投入即可。有时候用常识可以判断一些问题,制药领域的“三个十”无法突破,研制成功一个一类新药需要十年时间、十亿美元以上的经费、以及90%以上的失败率。甚至在中药的研究上都在被日本、韩国超越。
中国确实拥有真正世界一流的高科技技术,如高铁技术等,却被国企的体制与经营的低效所牵绊。笔者曾经表示,如果中国的京沪高铁公司是民营公司,并且准备上市,此时是满仓的大好时机,目前的中国类似于美国两个世纪前的中叶,正是铁路(中国是高铁)带动人流、物流、市场区域急速发展的阶段。令人遗憾的是,这些优势被低下的运作效率抵销。看看中国的铁路股,大秦铁路正在炒作增发后太原铁路局整体上市的概念,这只能短期运作,为一个内部机制不明的铁路局长期买单,恐怕不是明智之举。另外包括广深铁路、中国南车、中国北车、中国铁建等等,但最近传出的中铁建巨亏,由于境外损失境内补因此“影响不大”,让人不寒而栗。
反观前两年,是中国航空客货运量大幅上升时期,却被行政之手并购整合搞得乌烟瘴气,给投资者带来的回报并不高。
投资者的规避办法是往配套及上下游走,找到为新兴巨无霸企业生产配套产品的灵活高效的小企业,或者找到为新能源提供资源的矿山走,以寻求最安全的避风港。但这并非高成长板块该有的现象。
至于市场总体运行平稳的评价,先替有关部门害臊一下。市场如此震荡、超募如此之多、市盈率如此之多,难道非要出权证受损者呐喊的事,才叫不平稳?
创业板是新兴板块,其推出是因应时势的必然之举,其财富效应让资金流入新行业,但创业板存在的问题同样不能忽视。
理性地对待成绩与制度性缺陷,是未来健康发展的基础。作为主管者,发布公开报告,告诉投资者未来将如何具体改进,恐怕比官样文章获得的喝彩要多得多。千秋功过付史评,五年后创业板出现蓝筹股,投资者对于创业析充满信心,就是市场给管理者的最好嘉奖。(原载《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