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钱进出加剧资产市场动荡
●完善治理需抓本质对症下药
●形成联防体系严控资本流入
●引导投资合理规划资本流出
热钱是为了追求短期高额利润,从一国金融市场流向利高的金融市场,进行积累炒作的短期流动资金。热钱具有短期逐利性,瞄准一个有利可图的市场便迅速且大规模流入,风险加大就立刻撤出,因此也是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的一种投机性资本。热钱一般不会进入实体经济,提供产品服务或者创造就业,而是进入有价证券市场和货币市场,追逐资产价格的涨跌起伏,获取利润,是金融市场稳定运行的一大隐患。
金融危机过后,西方经济主体经济复苏步调不一致,货币政策也出现差异,国际短期资本游走于各个市场追逐利润。中国在危机中的稳定恢复以及人民币巨大的升值空间深深吸引热钱流入,炒作房地产市场以及其他资产市场,随着近期利润空间的减小以及升值预期的降低,热钱又伺机流出。这样不断地一进一出,攫走高额短期投机利润,同时也加剧了中国资产市场的震荡。
国际资本流动在长期内能够对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热钱的投机性在短期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一系列不确定因素。贸易顺差过大,国际收支不平衡,外汇储备增长过快等诸多问题显露端倪,为我国的宏观调控的有效进行加大了难度。
首先,热钱大量流动会造成贸易虚假繁荣,掩盖贸易结构失衡问题。从规模上看,中国的进出口贸易额形势乐观,贸易顺差连年突破历史水平。然而从组成上看,尽管贸易顺差大多数都由正规的进出口贸易形成,但是由热钱伪装成的经常项目流入同样不容小觑,虚报价格、虚假合同、预收和延付货款等极大地促进了贸易顺差的增长。
其次,热钱大规模流动会增加外汇储备风险。
第三,热钱频繁流动会破坏外汇市场稳定性。
第四,热钱流动过快会助长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的泡沫。中国的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全,资源配置能力差,股市存在极大的投机空间。热钱在股市不断地寻找短期套利机会,推动股市一路走高,吸引大批股民涌入股市,掀起全民炒股的狂热,整个股市充斥着浮躁和投机的气氛,股市泡沫不断催生。金融危机引发的资本外逃使得股市一路下跌,股市交易量收缩,投资者遭受巨大损失。中国股市在缺乏正确的投资引导情况下极度脆弱,容易受到热钱流动的冲击。
第五,热钱流动增加了央行调控货币政策的难度。热钱大规模的流入造成了国内巨大的通胀压力,一方面热钱流入会增加基础货币的投放,央行不得不通过公开市场业务进行冲销操作,另一方面热钱在资本市场的套利活动会导致投资过热,加大了央行调节通货膨胀的压力。
尽管当前热钱流动变幻莫测,但若抓住其本质问题,对症下药,建立一整套控制与疏通机制,便可以“不变”应万变,从根本上消除热钱流动的不良影响。一方面从源头入手,控制与治理并举,多部门联合形成联防体系,严格控制资本流入;同时,要努力治理国内市场,疏通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提高资本市场运作能力,优化经济结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投资,合理规划资本流出。
从控制流入角度来讲,要全方位监控热钱流入渠道,实现多部门协调配合。热钱来源广泛,渠道多元,外汇管理局、金融监管机构、海关、公安以及地方政府要严格监管职能,形成一个各部门相互配合、相互联系的监管体系,同时还要加强国际合作,全球范围内监视可疑资金流动。海关要严格审查进出口贸易的真实性,评估进出口价格的合理性,对于大额预收或延付货款进行备案登记,合理调控其融资期限;对于外商直接投资,审核并监控生产性资金的流向,防止其转向房地产市场或股票市场。银行要监测存款账户中的存留量状况,追踪大额、频繁异常流动情况,重点关注外汇短期流动信息。外管局要及时掌握外汇项目的信息变动,尤其是非居民以及个人外汇账户的开立及资金流动情况。各部门之间实现信息互通,联防互助。
从疏通流出角度来讲,要妥善处理好贸易、外汇、资产市场等易受热钱侵袭的部分,增强国内市场的免疫力,具体来讲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改善巨额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状况,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第二,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市场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第三,稳步治理资产市场,防止泡沫崩裂。
第四,根本之道在于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