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不必编制本级“十二五”规划
2010-10-25   作者:易鹏  来源:新浪博客
 
【字号

 
  易 鹏

  如果像一些媒体认为的那样,以华丽转身、巨大变革来理解“十二五”规划,那么接下来,地方政府在落实“十二五规划”时,也需要一种更加创新的思维。
  以往,在中央的规划确定以后,各级地方政府总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用一个较长的时间来制定出本级政府的规划,以此作为落实中央政府规划的主要手段。粗看起来,地方政府态度积极,制定本地规划的方式也可以帮助地方政府理清发展的思路,实现重点突破。但仔细研究会发现,各级地方政府制定本级的规划,基本上都是形式主义,在实际中发挥的作用不大。
  一方面,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是市场、是企业,而非政府。在政府与市场关系日益清晰的情况下,地方政府规划产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有限。已经有无数个案例表明,产业发展并非是政府规划出来的,而是由资本和技术通过公司的平台发展壮大的。以湖南为例,政府曾经规划过无数个重点发展的产业都没有成功,偏偏当时没有引起重视,也没有重点规划的工程机械产业异军突起,成为了湖南的支柱产业。而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动力,自然是由于湖南有几个优秀的工程机械企业和企业家,通过市场经济的力量而非政府规划的力量成长起来了。
  而且,很多新兴产业的出现压根就不在地方决策者的知识范围之内。比如互联网产业刚在中国萌芽生长的时候,很多政府官员还不知道互联网是怎么一回事。在这种背景下,你要地方政府规划出这种新产业,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另一方面,中国的税收、财政、土地、金融等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政策的制定权都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能够单独出台的政策和可利用的资源都非常有限。中央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工具、财政补贴等各种方式来扶持重点产业的发展,而地方政府在这方面捉襟见肘。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制定出来的规划,明显缺乏财力支撑,缺乏自身推动力。所以,即使地方政府不制定本级政府的规划,也不会影响到中央政府规划的落实。
  另外,中国的区域经济明显受到地方主要官员因素的影响。但地方主要官员变动的次数非常频繁,尤其是在市、县级别,官员任期很多都短于“十二五规划”的五年。出于政绩考虑,新的地方主要官员常常会在到任后提出新的施政思路,大部分是变更前任的思路。这直接导致地方政府制定的规划缺乏权威性,出现朝令夕改的局面,最终使得本级政府的规划束之高阁。
  总之,对于市场政府越少干涉越好。地方政府将制定本级规划的精力转投入政府的自身建设中,肯定可以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对于落实“十二五规划”起到的作用,肯定是要大过制定地方规划本身。
  所以,让各级地方政府不出台本级的“十二五规划”,也许是一个值得尝试的转变。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企业家且慢“裸捐” 2010-09-30
· 中国经济三大难题与三个“度” 2010-09-28
· 货币才是CPI高涨的罪魁祸首 2010-09-13
· 水电发展并没有那么美 2010-09-08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刘涛:中国货币政策调整正当其时·[思想]韩志国:关于征收房产税的政策建议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