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轮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由美国发起的对人民币汇率的主攻被破解,20国财长达成避免“汇率战”的共识。
世界经济的复苏趋势脆弱而且不均衡。无论美、欧、日还是新兴国家,在世界经济的震荡期只有合作共赢的使命,付不起贸易乱战的成本和代价。经过几轮G20系列会议的磨合,G20已成全球应对危机的稳固机制。更重要的是,在华尔街金融危机和欧元主权债务危机之后,欧美主导的资本主义金融体系已出现分化,体现在G20框架内,就是迎来了多元化博弈的新格局。
美国这次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对中国发起激烈攻势。会前,美财长盖特纳致函20国财长,呼吁各国限制贸易顺差,停止操纵汇率以避免“过度动荡”和全球货币战,被英国《卫报》评价为“对北京几乎未加掩饰地攻击。”会上,盖特纳拉拢发达国家俱乐部的G7成员,提出一项针对中国的提案,即为保证贸易顺差不超过国内生产总值4%,对各国汇率调整进行制度化。但明确支持美国的仅法国和加拿大,出口大国德国和日本持反对态度。
可见,在汇率和顺差问题上,中国并不孤独,也有利益基础一致的博弈伙伴。尤其是东道主韩国,对华贸易依赖已超过20%,中国萎缩出口不利于韩国经济。为极力协调中美利益矛盾,韩国尽力发挥东道国作用,美国的“贸易收支数值和汇率挂钩”提议遂未被接纳。
吊诡的是,美国这个提议,反而有助于舒缓中国经济过热和通胀压力。客观上,中国当下也并不希望过度的贸易失衡。因此,单就汇率和贸易顺差问题,就出现了中美欧日之间错综复杂的利益博弈关系。
世界金融体系和贸易格局因为实力对比在调整,调整必然引发各方利益的损益转移。但幸运的是,无论是传统的资本主义强国,抑或是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在为本国利益博弈的同时并未忘记全球化时代的大局和责任。作为新兴国家的代表,中国也积极地参与到这种多元的博弈中。事实证明,面临人民币汇率和贸易不平衡等诸多压力,中国应利用G20的多边机制,积极投入到多元化的全球化博弈之中。在多元化的利益诉求中,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必能找到破解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