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伊利、圣元这三大乳业巨头上演的“三国演义”正在进行。之前,圣元奶粉因为“性早熟”事件,品牌形象受到严重影响。伊利的判断是,“蒙牛涉嫌商业信誉攻击,但由于我们反应快速、判断准确、措施果断最终幸免于难,而圣元则深陷性早熟门。”圣元“性早熟”到底是否和蒙牛有关现在尚未澄清,但这场“罗生门”的部分真相正在逐步浮出水面。
10月20日下午,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从呼和浩特市公安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获悉:网上有关伊利“QQ星儿童奶”遭遇恶意攻击一事,经公安机关侦查,系一起有预谋的商业诽谤案。目前,案件基本告破,涉案犯罪嫌疑人已被警方控制。(新华社10月21日)
至此,公众大体可以判断出,这是乳业圈内一起恶劣的营销事件。蒙牛涉案人员安勇等人被抓,蒙牛副总裁胡苏东澄清,安勇是蒙牛公司一名项目经理,他制造这一事件是其个人所为,蒙牛支持配合警方依法查处。
蒙牛的澄清并不让人感到意外。恶性事件出来以后,犯事的不是“临时工”就是“纯属个人行为”,这对公众来说早已见怪不怪。不过,公众也不至于“犯傻”到“什么都不懂”的程度,企业试图将自己洗白,无非是为了保护既得利益层。乳业圈内的这一扇“营销门”打开了,公众被震撼得浑身发抖:在一个健康的市场中,竞争自然必不可少,可是,用诋毁竞争对手这般如此低劣的手段恶性竞争,如果不是警方定性,公众很难相信这是乳业巨头的员工所为。
这一扇“营销门”不仅自损商业伦理,而且在中国安全食品的伤口上撒下了一把盐。三聚氰胺问题之后,乳业圈中的任何风吹草动,公众都会风声鹤唳,扩大到整个食品安全行业,国人对其质量品质也一直是心有顾虑。前不久,英国RSA保险集团发布了一份全球风险调查报告,了解人们现在最为担忧的5个风险。而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赫然排在国人“最担心的风险”的第二位。重振国人对食品安全的信心迫在眉睫,这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的努力,企业也更需与政府共进,一起恢复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信心。
如今,乳业巨头蒙牛深陷“营销门”。痛心之余更让人悲哀的是,一些企业恰恰利用“国人对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缺乏信心”的心理恐惧,来攻击伤害竞争对手。在中国,一旦听到产品的负面信息,公众是不会首先想到“这负面消息是不是源自商业竞争对手的蓄意攻击”。一来因为消费者对产品信息不够了解,严重缺乏知情权;二是因为政府监管部门在日常工作中监管不力或者发声滞后;最重要的是,中国消费者被食品安全问题伤害的次数太多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理,不得不使他们相信这些负面信息的存在。而在国外,面对产品负面信息,消费者都会站在客观角度分析事件的各种可能性,而不是一味抱怨,妄下定论,他们会去思考“这可能是竞争对手的攻击”。
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是国人必须面对的一道伤疤。每次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时,公众不会相信企业自证清白的声明,也往往会带着怀疑的眼神,去看待政府部门的调查结论,他们只相信自己的“负面想象”。现在,蒙牛“营销门”的打开,又在中国食品安全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某种程度上,这把盐可能会提醒中国消费者,以后在面对食品安全负面信息时,学一学国外消费者去考虑一下这是否是竞争对手的蓄意攻击。但毫无疑问,这把盐压根儿无助于食品安全伤口的愈合,只会让中国消费者感觉更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