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货币战”,实际是各国为了争取对自己有利的汇率而展开的博弈。汇率博弈往往会造成比战争更大的破坏,对此,日本是有深刻体会的。 25年前的“广场协议”给日本带来了持续了20多年的经济徘徊和萧条。当时,日本经济达到了巅峰,日本电器行销全球。在“广场协议”生效的2年内,日元兑美元的汇率从1美元兑240日元迅速攀升为1美元兑120日元。靠着勤恳和认真,以
“生产制造”起家的日本人在一开始时竟然对汇率飙升的后果浑然无知,只是面对以美元计价的财富不断膨胀乐不可支。素来精明的日本官员也乱了方寸。于是,500万日元一套的西装开始成为富人的过年礼品;欧洲的名画和纽约的地产都成了日本商人的求购对象。更为严重的是,多出来的钱财为了找出路,纷纷涌入房地产和有价证券,日本人大言不惭地自称说,以全日本地价的总和来算,可以买下美国四次。股市疯涨,日本电话电报公司的股价从每股3万多日元上升到80多万。 有道是: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在“广场协议”签订的第五个年头,日元升值的后果开始显现。因日元升值而吹起来的泡沫经济破灭。股市地价双双暴跌,企业陷于债务的泥沼,金融机构因坏账而纷纷倒闭。日本经济由此而转盛为衰,迄今已有20多年还没有恢复元气。东京的股指如今只有20年前的三分之一,地价只有当时的一半。 日元升值引发的泡沫经济当然是日本人自己的失误,但是并不能否认美国人的经济谋略和利己之心。美国人的逻辑是,我的消费你付账,我的政策失误要你来弥补。因为美元是世界基轴货币,所以各国对美元只有义务而没有权利。在日美汇率之争上,美国人压日元升值的直接目标是阻挡日本的出口攻势,长远目标是利用结构性缺陷来瓦解日本经济的优势。当日本人为“广场协议”签订后对美出口仍然是势头不减而兴奋不已时,布热津斯基等高级谋士就不屑一顾地说,等一两年再说吧。果如其言,2000年后的日本经济已成美国的囊中之物。昔日不可一世的日本大型金融企业,如山一证券、长期信用银行等在破产后被美国人廉价买走。 物换星移。人民币替代了日元,成了国际货币体系中备受瞩目的货币。一场针对中国的汇率博弈正在展开。有了日元升值的前车之鉴,中国更要牢牢地把住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主动权。日本作为汇率战的最大受害者,对于剧烈的汇率变动所带来的政治经济后果心知肚明,理应仗义执言。但是,奇怪的是日本竟然也是人民币升值论的推动者之一。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言论不断见于日本内阁成员的发言中。要把人民币汇率问题提交到G7等国际会议中去也一直是日本的主张。中日贸易已经成为两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且不说是对华出口带动了日本经济的回升,就是从两国经济关系的稳定来说,人民币汇率的渐进改革也是必要的和明智的。日本应该对此有认识。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都不能置身国际经济之外。有可能带来没顶之灾的
“蝴蝶效应”并不一定仅仅来自某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困难,更多的是来自强势国家的某种经济政策。25年前的日元升值是这样,今天的人民币汇率之争也是如此。中日两国应该从战略互惠的角度来看待和处理人民币汇率博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