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0年下半年,“货币战”成为了威胁世界经济复苏的主要风险之一。这场“货币战”的主要内容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在零利率政策的情况下进一步强化量化宽松政策,从而挑起与新兴市场国家在货币政策上的冲突。
进入2010年,美国、欧盟和日本等部分发达国家竞相通过维持低利率和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引导本币贬值,大量国际热钱流向收益率较高的新兴市场国家,助长了其本币升值风险。面对这一风险,巴西、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印尼、泰国等一些新兴市场国家不得不采取应对措施,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是通过外汇市场干预阻止本币升值;二是加强对热钱流入的监管或采取措施阻止热钱流入。在这场较量中,发达国家指责新兴市场国家操纵了本币汇率,而新兴市场国家则反驳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借助宽松货币政策诱导本币贬值。
就中国而言,2010年下半年,美国政府加大了逼迫人民币升值的力度,激化了美中之间的货币纠纷。美国政府的做法一方面是为了转移视线,试图把挑起“货币战”的责任转嫁给中国,另一方面是为了应对国会中期选举,把美国高失业率的原因强加给中国的汇率政策。就美国政府施压的具体策略来看,其手段之一是借助美国国会的汇率法案,要挟中国屈服于其压力;手段之二是企图联合其他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并借助二十国集团平台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国际机构逼迫人民币升值。
以美国为首的一部分发达国家推行本币贬值政策的原因是:一方面这些国家的经济恢复进程缓慢,其二次探底风险明显上升;另一方面,庞大的财政负债规模和零利率政策使这些国家丧失了进一步刺激本国经济的政策手段。在这一背景下,通过实施本币贬值,依靠出口拉动本国经济增长成了这些国家最后的“救命稻草”。从以上视点来看,美国次贷危机是引发“货币战”的重要原因之一,即次贷危机引起世界经济衰退,而传统的财政和金融手段已无法使发达国家经济回归长期增长的轨道,由此,以美国为首的一部分发达国家采取损人利己的本币贬值政策。但事实上,在当今世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发达国家的做法只能是损人不利己。
2010年9月,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表示有必要进一步购买国债和强化量化宽松政策,这一表态意味着美国有可能通过大量印刷钞票,刺激经济增长。这一“口头干预”加速了美元贬值进程。美联储之所以要在零利率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量化宽松政策,是因为后者能够更有效地引导美元贬值。
通常,零利率政策和量化宽松政策都可以起到降低本币汇率的作用,但是二者影响汇率的路径和效果有所不同。零利率政策主要借助套利交易,引导境内资本流向高利率国家,从而实现降低本币汇率的目标。而量化宽松政策则是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的方式,提高通货膨胀预期,从而达到本币贬值的目的。由于发达国家也纷纷采取零利率政策,零利率政策引导美元贬值的作用受到限制,在这一状况下,只有负利率才能有效引导本币贬值,而美国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双管齐下,从而进一步引导美元贬值。
伯南克声称要把美国的通胀目标维持在2%,并根据这一目标实施相应的量化宽松政策。这一政策选择意味着在名义利率接近零的情况下,美国会出现-2%的实际利率。正是受这一预期的影响,量化宽松政策加速了美元贬值进程。
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正在引起以下两个方面的反应:一方面,有迹象表明日本等一部分发达国家将采取同样的政策引导本币贬值;另一方面,一些新兴市场国家正在设法采取种种措施阻止本币升值。以上连锁反应表明美国诱导美元贬值的量化宽松政策是引发“货币战”的导火索。
全球“货币战”有可能给世界经济带来灾难性的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第一,助长全球性通货膨胀风险。首先,其他国家会效仿美国,纷纷采取量化宽松政策,这一羊群效应会造成流动性泛滥和引发全球性通货膨胀风险;其次,从以往的经验来看,作为全球主要定价货币,美元贬值会引起原材料、石油和农产品等大宗商品价格的上升,从而引发成本推动性通货膨胀。2010年下半年,美元贬值已经引起小麦、玉米和棉花等价格的大幅度上升,涨幅已接近或超过50%。
第二,破坏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美元汇率的跌宕起伏必然给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市场带来巨大冲击。当前,美元占全球储备货币的比重超过60%,占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比重超过50%。一旦美元出现大幅度贬值,运用美元进行投资和结算的经济实体将被迫面临调整压力和不得不承受额外的调整成本。
第三,美国将通过征收通货膨胀税的形式,无偿掠夺他国财富。作为全球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和投资货币,美元内外贬值将会在全球范围内引起财富的再分配,从而实现美国无偿占有他国财富的目的。美元在本质上属于由美联储担保的债务凭证,美元购买力的下跌意味着美国以征收通货膨胀税的方式掠夺了债权人的一部分财富。
第四,提高了爆发“贸易战”的风险。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影响力和美元作为主要国际货币的有利地位,强行推行本币贬值政策,这一做法必然会损害其他国家的经济利益。如果其他国家在“货币战”中处于不利地位,那么这些国家会以贸易报复措施保护自身利益,其结果是“货币战”有可能演变成“贸易战”。
第五,提高了新兴市场国家面临的风险。由于新兴市场国家的收益率高于发达国家,因此,美国量化宽松政策会导致大量热钱流入新兴市场国家,如果这些国家容忍本币对美元的大幅度升值,这一状况会恶化新兴市场国家的对外经济状况。反之,如果新兴市场国家通过外汇市场干预阻止本币升值,那么这一对策会引发通货膨胀风险和资产泡沫风险。将来,一旦美国政府提高利率,大规模资本流出有可能引发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危机。
美国发动“货币战”的重要战略意图之一是牵制人民币汇率政策和逼迫人民币升值。
对此,中国应本着有理、有利和有节的原则,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相应对策:
首先,要占领道义上的制高点,从舆论上牵制美元贬值政策。美国政府以量化宽松政策引导美元贬值是一种以邻为壑的行为,是变相的汇率操纵。国际社会有必要敦促美国采取有节制的货币政策。另外,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美国政府一直以中国贸易顺差规模作为其判断人民币汇率低估的依据,但是就结构来看,中国贸易顺差与人民币汇率水平无关,是全球产业分工的必然结果。中国应该以贸易顺差的结构性特征反驳美国的“人民币汇率低估论”。
其次,中国有必要及时采取措施,积极应对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和美元贬值政策有可能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为此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加强对热钱的监管,防止热钱流入引发资产泡沫风险和通货膨胀风险;第二,通过多元化投资,尽量降低美元贬值有可能给我国外汇储备带来的损失;第三,一旦美国对其他主要货币出现大幅度贬值,中国有必要通过加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升值,确保多边有效汇率的稳定,以此避免中国与美国以外国家的贸易摩擦。
最后,从长期发展战略来看,中国有必要通过加速经济结构调整,建立以内需为主导的发展模式,从而降低中国经济增长对外部需求的依赖程度。
另外,为了降低美元汇率波动和美元贬值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中国应该进一步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这是因为用人民币进行对外结算可以降低汇率变动风险和免除各种外汇交易成本,以人民币进行对外投资可以避免由美元贬值带来的损失。由此可见,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改善中国在“货币战”中的博弈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