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强拆问责本质是应付舆论
2010-10-21   作者:舒圣祥  来源:经济参考报
 
  前不久,对宜黄县“9·10”拆迁自焚事件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的宜黄县委书记邱建国被免职,宜黄县长苏建国也被提名免去县长职务。鉴于此前拆死人的地方官员“果然个个还在”的严酷事实,宜黄县一把手等主要官员皆因强拆自焚事件而被免职的结局,似乎已经很令公众满意了。宜黄书记县长双双落马,有评论称之为“拆迁问责回归常识的开始”,人们憧憬着它能“给类似强拆事件敲响警钟”。
  然而,我们是否过于乐观,因为,“免职”与其说是一种行政处罚,不如说是一种组织内部正常工作调动,只是在同等待遇下换张桌子办公。
  更重要的是,抚州市委市政府好像一直坚称“全程合法合规”:拆迁资料齐全、手续完备、程序合法,申请了行政强制拆迁,全程没有出现违法违规行为。言下之意,自焚公民实乃违法刁民,与唐福珍之流同属“法盲的悲剧”。上级部门既然连强拆事实都不承认,又怎会去问责“无辜”地方官员?反过来,倘若真的要进行问责,又怎敢大言不惭“全程合法合规”?
  因此,免职宜黄一把手,应该主要不是什么惩罚与问责的意思表示,而是要堵住舆论的嘴。
  从数不胜数的问题官员悄然复出中,公众早已总结出一条屡试不爽的惯性:有一种严厉问责叫做应付舆论。此番宜黄强拆一把手被免职,可能正是这一惯性诞下的又一颗新蛋。它只是做给舆论看的一次问责表演,以便给这起公共事件画上一个了结的句号,然后轻松转身一如既往甚至愈发坚定地高举起“强拆有理”的大旗。即便拆出了人命,一个虚伪问责也就足以忽悠舆论。
  真正意义上的官员问责,不应该是行政的,更应该是法律的。如今这种单纯行政问责,事实上反倒遮蔽了违法行为本身,是对涉案官员的一种变相保护。试问,地方政府越俎代庖奋战在强拆第一线,有多少不存在权钱交易,又有多少不存在滥用职权———不是拆死人的官员真的个个无罪,只是行政问责代替了法律追究而已。
  如果不出所料,宜黄县被免职的县长书记很快就会悄然复出。到时我们不必惊讶,因为他们本就只是因“应付舆论”的需要而进行了一次非正常工作调动。
【字号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从“强拆”看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 2010-10-21
· 株连式强拆泄露权力场通关密语 2010-10-19
· “强拆发展学”的自白书 2010-10-15
· 人民日报:值得警思的"强拆论" 2010-10-14
· 透视江西宜黄强拆自焚事件 2010-10-14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刘涛:中国货币政策调整正当其时·[思想]韩志国:关于征收房产税的政策建议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