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经参·财智 | 经参·思想 | 经参·读书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第 14 期 2010.10.20

 

10月19日晚,央行宣布自10月20日起将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上调25个基点。 央行意外加息带来诸多疑问?为何选择此时加息?加息是否意味中国货币政策突变?加息对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是否会加息加大热钱压力,或推高人民币升值的预期?
央行加息醉翁之意何在?
 数 据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调整表

单位:%

  调整前利率 调整后利率
一、城乡居民和单位存款    
 (一)活期存款 0.36 0.36
 (二)整存整取定期存款    
   三个月 1.71 1.91
   半 年 1.98 2.20
   一 年 2.25 2.5
   二 年 2.79 3.25
   三 年 3.33 3.85
   五 年 3.60 4.20
二、各项贷款    
   六个月 4.86 5.1
   一 年 5.31 5.56
   一至三年 5.40 5.60
   三至五年 5.76 5.96
   五年以上 5.94 6.14
 视 频

央行3年内首次加息

 微博评论
· 中国银行高级研究员 谭雅玲
    加息超出意料,一方面是环境错综复杂,另一方面是竞争较为激烈,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平息灭火,而非火上浇油。上次降息我们就错误的采取雪上加霜,进而导致目前的流动性泛滥,其实当时我们政策应该雪中送炭。不知如何表述,有点不大理解???
· 华远集团总裁 任志强
    房市与股市都会影响通胀。加息是能兼顾房市、股市和非资产价格上涨的唯一路径。
· SOHO中国董事长 潘石屹
    这种办法抑制房价比限购好。
· 中国银行高级研究员 谭雅玲
    加息超出意料,一方面是环境错综复杂,另一方面是竞争较为激烈,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平息灭火,而非火上浇油。上次降息我们就错误的采取雪上加霜,进而导致目前的流动性泛滥,其实当时我们政策应该雪中送炭。不知如何表述,有点不大理解???
意图一:控制通胀与资产泡沫
    “这次加息有些出其不意,在很多人都预测短期不会加息的情况下,央行加息0.25%,是出于收缩流动性的需要。”国泰君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认为,在之前准备金率上调的情况下,加息是仍然为了对冲持续上涨的通胀压力。[详细]
意图二:强化楼市调控效果楼市
    业内人士认为,尽管加息并非是针对房地产市场的直接调控手段,但对处于调控敏感期的房地产市场影响重大。加息将强化“国十条”和9月底出台的“五项措施”的调控效果,增加持有成本,进一步抑制购房需求。[详细]
意图三:释放调结构信号
    “加息是中央进一步释放调结构信号,传递中国加快发展方式转型的决心,中国将更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而非速度。”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张春说。清华大学布鲁金斯中心主任肖耿也认为,加息表明中国政府正努力理顺经济结构,追求新的平衡。[详细]
加息是否意味着货币政策从紧?
李稻葵:是否开启加息空间尚待观察
  据证券时报网报道,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19日表示,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均比较复杂,不能仅凭一次加息行为就判断我国货币政策发生根本性变化,目前我国仍在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否就此开启了加息空间尚待观察。
董登新:加息标志着宽松货币政策暂告终结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表示,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无法抑制“货币需求”,要想抑制人们对廉价货币的刚性需求,就必须加息。当样,如果双管齐下,则足以证明宽松货币政策暂告终结。[详细]
韩志国:加息意味着宏观政策重大转折
    经济学家韩志国认为,加息是宏观政策的正确选择,央行的此次货币政策调整,是最近一个时期宏观政策的明智选择。韩志国表示,长期存款利率大幅提高,这是两年以来的首次通过价格形式回收流动性,可以说是货币政策的重大转向。[详细]
加息是否加剧热钱流入?
叶檀:央行逆势加息 全球套利资金兴奋不已
    财经评论人叶檀撰文写道,小幅加息对资本货币市场有短期的打压,从长期看,反而会吸引环绕在中国资产品旁的全球热钱兴奋不已。最近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表示中国有大量的投资机会,使得其成为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投资目标。[详细]
华生:加息不会加速热钱流入
    著名经济学家华生表示,对于国内经济来说,加息已经不可避免,对通胀、资产价格以及房价均有抑制作用。华生认为,从市场表现看,加息后美元迅速走强,因此热钱加速流入的担心是多余的。[详细]
郭田勇:加息可遏制资产泡沫进而抑制热钱
    郭田勇认为,加息可遏制资产泡沫,进而抑制热钱。他认为,热钱进入中国不是为了追求利差,而是因为中国有可能形成资产泡沫,认为中国资产市场上的获利空间非常大。那么通过加息将资产泡沫遏制住了,也就可以抑制热钱的大量流入。[详细]

经济参考网综合,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美编:张小洁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