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在年内下发文件,规范中央企业境外投资行为,避免央企间的恶性竞争,防范投资风险。这一负责人称,“央企间境外投资的恶性竞争近年来屡屡发生。已经有好几个项目,本来可以花5000万~6000万美元收购的项目,由于央企之间的相互抬价、恶性竞争,结果花了1亿多美元。(《国际金融报》10月19日报道) 同为央企,其实并不意味着就无需竞争。在境外市场上狭路相逢,假如仅仅因为是同门兄弟,便放弃市场竞争的原则,恐怕也有违市场逻辑。 从这个角度来看,央企在境外相互竞争,其实是正常的,也是有益的。现实中,同为国内企业,华为、中兴在国外市场同样竞争相当激烈,甚至也常常相互叫价,但竞争并没有两败俱伤,反而让双方都更有竞争力和战斗力了。 然而,本来可以花5000万~6000万美元收购的项目,却因为央企之间的相互抬价而被叫到了1亿多美元。央企们如此财大气粗,难怪国际市场上流传着“中国人买啥啥贵”的说法,而只要央企成为某国际资源的买家,也往往会催生出一波又一波的涨价潮了。或许有人会说,既然接受竞争,当然不能反对人家叫价,只要央企承担得起相应的成本,认为有利可图,被叫价到1亿美元未必就不是划算的买卖。但是,央企们之所以在境外市场财大气粗到可以把5000万美元的项目哄抬到1亿美元,与其说是市场竞争的产物,毋宁说是因为“不是自己的钱,花着不心疼”。 基于上述视点,央企境外内讧抬价,其实无关市场竞争,因出资人缺位所导致的“暴发户”与“败家子”心态,倒是暴露无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