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量化宽松政策的伦理基础
2010-10-19   作者:陈东海(东航国际金融(香港)公司)  来源:证券时报
 
  金融业参与社会财富分配的机制目前严重畸形,实际上是一种掠夺性机制。有必要反思和澄清金融行业的伦理,重新设计公平的金融业运行机制尤其是财富分配机制。同样,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宽松货币政策,也不具备伦理基础,是一个负面作用大于正面作用的政策,不应该加码和延续,而应该尽早退出。
  10月13日北京时间凌晨,美联储公布了9月21日货币政策会议纪要。该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政策制定者认为不久后进一步放松政策可能是合适的,将政策选项的考虑重点放在购买国债及能够刺激通胀预期的方式上。纪要的公布令其可能采取措施的时间和政策选项,变得更加清晰。11月2日和3日,美联储将举行议息会议,外界普遍预期,在这次会议上,新的量化宽松的政策将被推到前台。
  “量化宽松”这个名词已经把人们的耳朵都听出了老茧,似乎是一个治疗重大危机的灵丹妙药。其实,这个名词为金融市场所熟悉,还是日本人的功劳,早在2000年以后日本就开始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当然首创这一政策的还是美国人,远在上个世纪60-70年代,美国为了平缓国债收益率曲线和对付衰退与逆差,进行过购买长期国债而抛售短期国库券的操作,这是量化宽松政策的雏形和鼻祖。
  2010年3月以后,日本就再次扩大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规模,而美国联储也在8月和9月,再次使用第一次量化宽松政策到期的资金继续购买国债,等于是变相推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全球其他经济体的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也如出一辙。
  那么,美日等各经济体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真的惠及了普通大众或者达到宣称的目标了吗?美国2009年3月实行第一次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是2009年2月的美国失业率是8.2%、3月的失业率是8.6%,然而以后失业率节节走高,于2009年10月攀升到10.1%,至2010年3月维持于9.7%。从2010年7月美国传出再宽松预期,当时美国的失业率为9.5%,但是现在是9.6%,这也不是偶然的。虽然量化宽松的政策不可能立竿见影,但是如今美国失业率一直维持于9.5%以上,就足以证明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于失业率没有发挥作用。同样的,也没有发现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于通货膨胀发挥明显的作用。至于日本,在2000年以后二个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时期,都是一直伴随着通货紧缩,其政策目标显然是失败的。
  那么,谁从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受益了呢?或者说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其实际上发挥了什么作用呢?根据10月13日《华尔街日报》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华尔街薪酬可望连续第二年创出历史新高。包括银行、投资银行、对冲基金、资金管理公司及证券交易所在内的35家表现最好的上市证券及投资服务公司,今年将支付1440亿美元的薪酬及福利,较2009年的1390亿美元增长4%。35家公司中预计有26家将为员工加薪。而在2009年,在全球仍然深陷危机之中时,华尔街等逆势大肆派发奖金的行为就曾经引发社会舆论的愤怒。
  华尔街和全球一些金融超级大鳄们为什么可以在众多普通百姓仍然忍受高失业、实际收入下降等困苦中独自享受高薪盛宴?原因在于量化宽松政策实实在在有益于金融市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就是大肆开动印钞机撒钱,钞票多了,自然金融市场就牛气冲天了。金融市场牛气冲天,金融大鳄们能不享受盛宴狂欢么?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在2009年3月见底,从最低6470点飙升至2010年4月的最高11258点。第二轮量化宽松的政策预期形成后,道琼斯指数从2010年7月初的9614点快速上涨至10月13日的最高11053点。全球其他国家大都上演着类似于美国的剧本。
  可见,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本就没有达到目的,只不过是惠及了一些金融大鳄,却对普通劳动大众产生巨大的损害,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就是明证。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实际上是一个财富的再分配机制,那些勤勤恳恳劳动的人,以及社会上广大的普通人,都是这个政策的边缘群体,而金融大鳄等群体,在社会总财富不变而发钞量大增的情况下,从其他群体攫取了财富。
  因此,有两点内容急需全球进行反思。第一,有必要反思目前全球的金融机制在社会中畸形的财富分配机制,即金融行业的伦理问题。第二,有必要反思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伦理问题。目前全球那些迅速暴富的人,除了特权阶层以外,多数集中于金融大鳄之中。虽然金融业有助于财富的创造,但是社会的各行业,也都有助于财富的创造,为什么财富要畸形的向金融大鳄们失衡的倾斜?这说明目前设计的金融业参与社会财富运行和分配的机制是严重畸形的,实际上是一种掠夺性机制。假如金融业收取交易额的1%作为自己的营业收入或者佣金,看似不高,但是由于金融业的黑洞吸收效应和杠杆效应,其实际比例可能高的惊人。因此,过去设计并一直运行至目前的金融业的机制实际上是个挟权以自肥的机制。所以,有必要反思和澄清金融行业的伦理,重新设计公平的金融业运行的机制尤其是财富分配机制。
  同样,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宽松货币政策,多数与实体经济药不对症,主要是对金融业产生有利的作用,因此这个政策实际上不具备伦理基础,是个不好的政策,或者是对于社会的负面作用大于正面作用的政策。为了公平健康的财富运行和分配机制,目前各种量化宽松政策和各种宽松货币政策既不应该加码和延续,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尽早退出这些政策。
【字号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宽松预期大幅上升美元指数创新低 2010-10-15
· 美联储新一轮量化宽松“箭在弦上” 2010-10-14
· 二轮定量宽松难救美国经济 2010-10-14
· 第二轮宽松渐近 美元创1月来最低 2010-10-11
· 日央行推出大规模货币宽松措施 2010-10-08
 
频道精选:
·[财智频道]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频道]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频道]胡培兆:扩大内需应有新思路·[思想频道]石建勋:普通民众为何不敢花钱
·[读书频道]《五常学经济》·[读书频道]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