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宏观视角认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2010-10-19   作者:汪同三(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  来源:人民日报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进入21世纪,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面临新形势、新环境、新课题。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把我国发展推向一个新阶段,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要求。现代社会的宏观经济调控关注四大目标:经济增长、价格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这四大宏观经济目标并不是同时确立的,而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逐步确立的:在以家庭为主要生产单位的自然经济中,增长是最重要的目标;当人类社会生产进入社会分工阶段、产品交换成为重要社会活动后,价格稳定成为重要目标之一;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相分离,就业目标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随着各国间贸易、金融往来的日益频繁,国际收支平衡就成为宏观经济的重要目标之一。那么,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这四大目标能否概括经济发展的全部呢?20世纪60年代,罗马俱乐部及其他学者通过分析人口和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制约,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纳入人们的视野。进入21世纪,在资源环境、气候变化等问题日趋严峻的形势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节能减排正在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党中央、国务院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到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顺应了人类社会进步的要求,反映出我们党对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对改革开放事业认识的深化,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在世界大国中首屈一指,经济总量跃居世界前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举世瞩目。然而,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经济社会中原有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步暴露出来,同时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这主要表现在:在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的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的同时,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在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扭转,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加大;在产业协调发展取得进展的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资源的有效利用、环境的有效保护相对滞后;等等。这些矛盾和问题使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决不能满足于经济总量增长取得的巨大成绩,而必须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方面有所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迫切需要,是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总结和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的主要任务。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因此,党中央、国务院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过程中,既提出“保增长”,又提出“调结构”,通过积极调整经济结构,较快适应全球需求结构的重大变化。这是我国经济能够在世界经济中率先实现企稳回升的重要原因。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由回升向好向稳定增长转变的关键时期,经济运行中的新老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同时,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的国际经济环境更加复杂。综合判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因此,必须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今后经济工作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为保持宏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

  收入分配结构是否得到改善,是判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效果的关键。这是因为,促使我们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诸多矛盾,如投资与消费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过高以及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等,都可以从收入分配不合理上找到根源。目前,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居民收入增长滞后于经济增长,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逐渐下降;二是不同收入阶层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中低收入阶层数量过大,收入增长缓慢;三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以及地区收入差距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在经济起飞初期都不同程度地实行过高积累、高投资的政策,并以此取得经济成功。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为了尽快把经济搞上去,在积累和消费结构上需要适当向积累倾斜。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经济实力不断壮大,社会财富这块“蛋糕”越做越大。在这种形势下,分好社会财富这块“蛋糕”就变得越来越关键——这不仅是做大“蛋糕”的根本目的,也是继续做大“蛋糕”的必要条件。
  党的十七大把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明确提出一系列全面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政策措施,包括: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等。这是我们在新时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要而关键的内容。十七大提出的收入分配政策落实得如何,将直接关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质量和进度。在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工作中,各级政府发挥好应有作用尤为重要。首先,应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保持宏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增加居民收入提供稳定的物质基础。其次,制定和落实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的具体措施,监督社会各方面认真执行。第三,通过实施相应的财政税收和转移支付政策,在收入再分配过程中注重实现公平,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第四,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等社会事业方面提供覆盖面越来越广、规模越来越大、质量越来越高的公共服务,保证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妥善处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宏观调控的关系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需要付出长期的艰苦努力;而宏观调控更加关注短期宏观经济目标,在有些情况下,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宏观调控之间可能存在矛盾。要想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就必须注意处理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宏观调控的关系。
  第一,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宏观调控结合起来,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搞好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保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坚实基础。只有更加积极主动地调整经济结构,才能避免经济大起大落,实现宏观调控目标;只有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才能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奠定物质基础。没有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难以顺利进行。
  第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而宏观调控的直接任务是保持中短期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更多的是战术性问题。处理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宏观调控的关系,要求我们在经济工作中处理好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关系,注重远近结合、标本兼治,既克服短期困难、解决突出矛盾,又加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第三,处理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宏观调控关系的实质,就在于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充分空间和良好环境,把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核心。要对国际国内经济状况及时作出科学准确的分析和判断,既把握阶段性大趋势,保持政策的相对稳定和连续;又及时发现经济社会发展中新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提出有效对策。在国际国内环境出现重大变化时,还应科学有效地作出政策调整。
  第四,无论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还是不断提高宏观调控水平,都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来推动。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以及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形成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制度安排。
  由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宏观调控的侧重点不同,在不同环境中会出现“两难”问题。例如,近年来出现的某些地方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现象引起社会较大关注。如何使广大居民的住房需求得到基本保障并逐步改善和提高居住条件,同时又保持房地产业稳定健康发展,继续发挥其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作用,就需要从处理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宏观调控关系的角度来权衡和判断。又如,如何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培育新的增长点,淘汰落后产能,防止重复建设,增强增长的可持续性,也需要从处理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宏观调控关系中去寻求答案。在很多情况下,处理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宏观调控的关系,就能够把“两难”变成“双赢”。

【字号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2010-10-14
· 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期待清晰路线图 2010-09-30
· 文化产业发展有助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2010-09-27
· 500强榜单折射发展方式之变 2010-09-06
 
频道精选:
·[财智频道]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频道]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频道]胡培兆:扩大内需应有新思路·[思想频道]石建勋:普通民众为何不敢花钱
·[读书频道]《五常学经济》·[读书频道]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