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有关部委日前召开新闻通气会表示,将利用3年时间完成规划确定的2209条中小河流的重要河段治理,利用5年时间再完成2800条中小河流的重要河段治理,力争用10年时间,基本完成全国重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的治理任务。这可是一条振奋人心的好消息,说明我国中小河流的防洪能力有望大大提高。 导致上述大规模治理行动的主要原因,无外乎今年入汛后遭遇到了严峻的防洪抗洪形势。的确,在今年的洪灾损失中,中小河流所致损失即占到了80%,中小河流洪水灾害和山洪灾害伤亡人数占全国水灾伤亡人数的2/3以上。若不治理中小河流,不提高中小河流防洪能力,整个国家的防洪形势就得不到根本改变。 有关部门看到了当前防洪抗灾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并下定最大决心突出解决这一主要矛盾,可谓“亡羊补牢未为晚矣”。 过去,我们将江河治理的主要精力放在大江大河上,基本排除了超大范围的水患破坏。比如,对于长江、黄河等大河治理,除了各重点险段加固加高堤坝外,还因地制宜修建分洪枢纽及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使防洪能力在过去基础上得到极大提高。从实际防洪情况来看,大江大河虽然年年经受洪水考验,但基本没有出现极端恶劣的情况。可以说,大江大河的治理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富有成效的。 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分布着大大小小5万多条河流,其中大部分为中小河流。由于财力等因素所限,不可能像撒胡椒面儿一样,在大江大河及中小河流的治理上同时铺开,必须分轻重缓急。这个治理思路无疑是正确的。 如今,中小河流水患泛滥告诉人们,强化中小河流的治理已经到了必须的时候。何况当今的经济基础与过去相比,已是今非昔比,治理中小河流并非需要全国人民勒紧裤带了。因此,有关部委作出3年、5年、10年的中小河流治理规划,是切合时宜的,也是能够做到的。对此,我们理应为之拍手称好。 笔者认为,在中小河流治理过程中,应该做到5个结合: 一是治理工程要与提高防洪能力相结合,各级政府投入巨资进行中小河流治理,首要的目的必须确保河流安全度汛;二是治理工程要与整治病险水库相结合,有人形容病险库是头上悬着的“定时炸弹”,比小煤窑更可怕;三是治理工程要与基本农田水利建设相结合,要同时提高沿河流域耕地的灌溉能力,新增一批灌溉田;四是治理工程要与解决人畜用水相结合,要尽可能多地解决沿河城镇乡村供水问题,切实解决缺水地区人民群众的生活难题;五是治理工程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要禁止超标污水排放,还自净能力于河流,还生态平衡于河流。 要做到上述5个结合,就必须统筹兼顾,就必须在治理的规划上做好文章,要讲究科学治理,重点治理,综合治理,切不可盲目治理。同时必须强化工程质量监理,严禁出现治理中的豆腐渣工程。 中小河流治理乃人命关天之大事,各级政府千万要精心组织,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