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急着为“三桶油”说好话
2010-09-17   作者:经济学博士 马红漫  来源:华商报
 
    尽管已经从国企总掌门的位置上卸任,李荣融仍然备受媒体关注。在出席夏季达沃斯论坛时,针对公众关注的垄断国企的问题,这位国资委前主任特别强调了其中的积极作用,并以三大垄断油企为例,称“如果没有这三家公司,中国早就乱了”。
    李荣融认为三大垄断油企贡献极大,所给出的例证是2008年的国际原油
    价格上涨中,中石化和中石油为国内市场价格补贴亏掉了1680亿,并认为如果不是靠这三个垄断油企,“中国经济早乱了”。令人遗憾的是,这样的论证过程与结论均缺乏有效说服力。
    尽管2008年“三桶油”表面上确实付出了巨额代价,但在这个“付出代价”的名义下,有几个事实必须要予以澄清。其一,石油垄断巨头从来都不是出于社会责任意识而主动去“付出代价”的,而是由于国内实行成品油价格管制,不得不成为成品油价格的接受者,为此还曾有过隐形抵触行为。比如,2008年国内多地的“油荒”现象,就是几大垄断油企人为操控,借机“逼宫”提价的结果。其二,所谓石油巨头因为价格管制亏损1680亿元的说法也并不准确。一方面,石油巨头并非全额对“付出”买单,因为其炼化业务亏损一直能够获得财政补贴,中石化2008年获得财政补贴款是503亿元,中石油则获得157亿元,两者相加共计达到660亿元财政补贴。另一方面,即便石油巨头的炼化业务因为价格管制而亏损,但这些公司的总体经营收益依然不错。
    凡此种种的事实表明,垄断油企不仅经营收益受到价格管制影响有限,而且它们从来都没有放弃过对市场利益的追求,我们根本无法因此而提升对垄断油企的道德评价。更为重要的是,如果认为没有这三桶油 “中国经济早乱了”,这样的结论就更加无法让人接受了。
    垄断央企之所以备受指责,关键原因就在于垄断因素导致市场竞争的活力被制约,从而剥夺了公众的自由市场选择权利。换言之,如果石油市场是完全竞争开放的,那么最终所形成的市场价格是有可能低于价格管制水平的。需要告知的一个数据是,目前国内原油生产约一半为进口,一半为国内自产,而后者的成本要远远低于前者。但是最终价格主管部门所确定的成品油价格,则完全用进口原油为基准来测算,由此大大增加了石油企业的生产利润。如果我们把这部分利润称为“体制性盈利”,那么市场竞争就能够把这部分利润让给公众,大幅降低成品油市场价格,而不是被垄断企业私自攫取。果真如此的话,只怕石油垄断格局被打破之后,不仅中国经济不会乱,反而能够更加有效地提升中国经济活力。只是到那时,国资管理机构的掌门人或许会陷入到失落感之中了。
【字号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李荣融:若无三大油经济早乱了 2010-09-15
· 李荣融的功过不是他个人的功过 2010-09-03
· 李荣融卸任55岁王勇接掌国资委 2010-08-25
· 李荣融:央企发展电动车四优势 2010-08-19
· 李荣融:彻查央企“小金库” 2010-07-20
 
频道精选:
·[财智频道]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频道]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频道]左晓蕾:信贷此时放松调控将前功尽弃·[思想频道]谢和平:发展和掌握低碳核心技术
·[读书频道]《五常学经济》·[读书频道]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