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经济学家聚首颐和园对话两国经济
2010-09-17   作者:记者 方烨 孙韶华/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文章索引

樊纲:汇率问题在中美关系之间影响力有限
肯尼斯·戴穆:过度杠杆化是造成危机的本源
胡永泰: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需要双方的改变
劳拉·泰森:中美双方需要互逆的经济转型
汤敏:美国监管过度导致中国投资困难
盛洪:汇率调整对中国有益
张燕生:“一视同仁”并不公平
郑京平:美国储蓄率变化与监管当局自律有关
吴晓灵:中国向来不是对外扩张的国家
返回导航页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 张燕生:
  “一视同仁”并不公平

  张燕生在会上就中美的经济联系问题发表了四点意见:
  第一,关于自主创新。张燕生说,从中国来讲,自主创新承担了很大的压力,尤其是现在中国领导人做出承诺,对于境内所有企业一视同仁。前30年中国经济增长主要是靠要素投入驱动,中国现在希望转变到由要素生产率增长驱动,在这个转变中,一个很大的矛盾就是中国企业非常缺少自主创新能力。举一个例子,目前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相当于8岁的孩子,美国企业的创新能力相当于25岁的壮年,如果让8岁的孩子和25岁的壮年一视同仁,那么意味着中国今后要想转变到要素生产率增长驱动将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第二,关于政府采购。根据我们的研究,目前中国的政府采购将近6000亿人民币的产品中,中高端产品绝大部分是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生产的产品和进口产品,如果说美国出口计划在5年之后翻番,主要靠中国政府采购和市场开放来创造,这将是非常难以做到的。
  第三,关于中美贸易的问题。现在中国在减少中美贸易不平衡,主要采取的措施是扩大进口。这里面就会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买什么?美国最有优势的高科技产品我们很难买到,如果再继续大量地买美国的农产品,就会涉及究竟是美国五六百万农民的人权大,还是中国五六亿中国农民的人权大?
  第四,关于贸易平衡。看看美国的经常项目就会发现,美国经常项目的逆差最大的是2006年,达到了8000亿美金,当时中国的经常项目顺差是2500亿美金。而且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在2006年经常项目顺差2500亿,有50%左右是外商投资企业创造的,是跨国公司内部创造的。然而谈到国际贸易失衡和再平衡的时候,有人总是希望美国人和中国人各自承担一半的责任,这是不公平的。


12345678910
【字号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经济学家是我的“仇人”》 2010-09-13
· IMF经济学家呼吁不应过度看重人民币升值 2010-09-07
· 香港政府经济学家:下半年经济前景依然强劲 2010-08-19
· 一位经济学家的理性与情感 2010-08-09
· 标普首席经济学家:原油供应隐患或成经济新风险 2010-07-30
 
频道精选:
·[财智频道]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频道]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频道]左晓蕾:信贷此时放松调控将前功尽弃·[思想频道]谢和平:发展和掌握低碳核心技术
·[读书频道]《五常学经济》·[读书频道]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