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金融的成功发展,将是中国经济未来快速发展的新的发动机。因此,应该将发展草根金融视为新一轮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从战略的高度来设计发展草根金融的战略目的、战略步骤、战略重点等,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
以国有大型银行改制上市为主要内容的上一轮金融改革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这一轮改革的主要对象是大型金融机构,受益最多的是大型银行和城镇居民,农民、中小企业这类弱势群体的金融需求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成为我国金融业和经济发展的短板。为此,有必要以发展草根金融为主要内容,掀起新一轮的金融改革。
草根金融并没有一个清晰、完整的内涵,人们往往将其和微型金融混同。一般来说,人们将在民间社会(尤其是农村地区)存在的、经营范围和规模较小的一些金融组织视为草根金融,包括近些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和农民资金互助组织等,以及长期存在的民间借贷组织。但实际上,草根金融是一个内容非常丰富的概念,需要用系统的思维才能挖掘其全部的内涵,充分理解其重要性,并为其健康发展营造必要的制度环境。
|
一、系统地把握草根金融的内涵:从服务对象、信用文化和组织形式三方面入手 |
系统地理解草根金融这一概念,关键在于搞清楚草根金融的服务对象、信用文化(以及与此文化基础相适应的信用制度)和组织形式。可以说,在这三个方面,草根金融与现代金融制度都存在显著的差异。
1.草根金融的服务对象是普通的社会公众,尤其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民和中小企业。
在我国,农民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长期存在。由于收入低,农业经济的高风险和低收益,以及缺乏有效的抵押品,农民一直受到正规金融机构的“歧视”。当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民或返乡农民工选择在当地创业,由于信用担保的缺乏,也很难得到必要的起步资金。同样,以民营为主的广大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过小,经营风险相对较大,以及财务信息不规范、缺乏抵押品、缺乏信用记录等问题,融资难问题非常突出。另外,我国广大居民存在金融服务不足的情况,包括消费金融发展滞后,投资渠道相对单一,导致大量闲置资金以银行存款的形式存在。一方面是弱势群体缺乏必要的金融支持,另一方面是大量民间资金以储蓄形式低效率地存在,这就凸显出搞活草根金融的必要性。发展草根金融的目的,就是为草根阶层提供切合不同金融需求、形式多样的金融服务。
2.草根金融的信用文化强调以传统的信用文化为主,兼具多样性。
上一轮金融改革的成功之处,在于将现代商业银行制度引入到我国的银行体系。现代商业银行是建立在成熟的契约文化、完备的法律制度基础上的,它以资产抵押贷款为主要内容,相形之下信用贷款日渐式微。实践表明,这一制度文化并不适用于我国的广大农村和大量的中小企业。与之相反,不少民间金融组织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尽管农民和中小企业并不是现代商业银行所欢迎的客户,但其并非缺乏信用,而是缺乏适应其特点的信用形式。这些金融组织创造性地开发出新的信用担保形式和新的金融产品,从而获得盈利,得以可持续发展。因此,为广大农民和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不必拘泥于现代商业银行制度,而应尊重我国民间的传统金融文化并加以借鉴。这正是草根金融得以生存的文化和制度基础。
发展草根金融的关键在于以传统信用文化为主,创造出多元的信用担保形式,同时兼顾直接融资安排。适合农民的信用文化形式包括个人信用、联户担保、公司加农户担保、订单担保、合作社担保等。适合中小企业的信用形式包括个人信用、中小企业集合担保、动产抵押以及民间借贷等。各级政府应根据本地区的特点,由财政牵头,同时联合企业法人成立各类融资担保机构,主要是农民贷款担保机构和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为有贷款需求的农民和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
3.草根金融的组织形式是多元的,主要以中小银行或微型的金融组织为主,适度发展直接融资渠道。
草根金融是为草根阶层服务的,因此规模不能盲目求大,经营范围也应立足本区域。近些年来,我国出现了一些以小额信贷业务为主的新型金融组织形式。几年的实践表明,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组织等,能够较好地满足当地的金融需求。下一步的金融改革,应该全力支持这些新型金融组织的发展,把一些好的政策落到实处,打破各类“玻璃门”和“天花板”。放贷人是一种适应我国农村和民间社会的很好的金融组织形式。我国应尽快推出《放贷人条例》,让其在法律的规范框架内运作。除此之外,还应大力发展创业板;为中小企业发行债券创造条件,扫清政策障碍;大力发展各类私人股权投资,并通过创业板的发展为其提供退出渠道。
|
二、系统地认识草根金融的重要性:为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提供新的引擎 |
发展草根金融的意义重要而深刻。它不仅是解决农民或中小企业融资的权宜之计,而且事关草根阶层的财富增长,事关中国金融业的长期发展,事关中国经济未来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发展草根金融能够帮助草根阶层实现财富的增长,使社会财富分配更趋合理。我国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带来了社会财富的快速上升,但收入分配不合理问题越来越突出。原因之一在于一些富有的群体由于能够借助于贷款、投资等金融工具,实现财富的快速增长,而草根阶层却很难享受到金融服务带来的好处。草根金融能够为草根阶层添上一双金融的翅膀,使其能够将其技能、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与资金要素结合起来,实现个人财富的增加。
发展草根金融能够加速中国的金融深化,使得中国在成为贸易大国、经济大国之后,成为真正的金融大国。相对于市场上的一些发达国家而言,中国的金融化程度偏低。这不仅体现在社会公众可供选择的金融服务品种、数量不够丰富,还体现在中国的金融业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和影响力,无法跟上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迅速提升的地位。中国的金融深化仅仅依靠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依靠间接融资渠道是远远不够的,要有更多的金融需求和供给主体,供给与需求的碰撞必然激发出更多的金融创新。因此,草根金融的发展肩负着中国金融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同时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期望。
发展草根金融能够激发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使得中国的经济增长更加可持续。我国经济在过去三十年里,主要靠的是大中型企业和城市经济,中小企业和农村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同时城镇居民消费也很难有效拉动。我国经济要想在今后的三十年里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必要依靠农村经济、中小企业以及社会公众消费需求的有效拉动,而这些都需要草根金融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可以说,草根金融的成功发展,将是中国经济未来快速发展的新的发动机。因此,应该将发展草根金融视为新一轮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从战略的高度来设计发展草根金融的战略目的、战略步骤、战略重点等,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
|
三、系统地完善草根金融的制度环境:法律环境、金融制度环境和金融监管 |
发展草根金融并非易事,需要有相应的法律和制度基础,而这注定了发展草根金融将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
首先,发展草根金融需要清晰地界定公民的财产权,赋予弱势群体与其他社会群体以同等的财产权,这需要配套的制度和法律改革。目前我国农民的宅基地和土地使用权还不能抵押,这意味着农民在财产权上相对于城市居民来说是被歧视的,而正是这一点使农民被众多的银行拒之门外。发展草根金融需要从法律上清晰地界定草根群体的财产权并给予足够的保护和尊重。
其次,发展草根金融需要有完善的金融制度基础,包括完备的征信制度和信用记录。不佳的信用环境和金融生态是造成我国金融供给不足、尤其是导致民营中小企业和农民贷款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完善的征信制度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信用环境。由于服务对象的广泛性和弱势性,建立完备的征信制度和相关数据库存在较大的难度,因此需要金融监管部门以及各级政府倾力而为。
最后,发展草根金融需要有相应的金融监管。草根金融意味着参与者数量众多、身份多样化,这就为金融监管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当前我国银行监管力量存在严重的缺乏。县一级银监局仅有几名工作人员,根本不足以监管可能出现的众多新型金融组织。而为了尽可能规避风险,监管部门就会限制金融组织数目的增加,提高准入的门槛。因此,为了适应草根金融的发展,应进一步增加金融监管尤其是银行业监管的力量,同时科学地确定监管的原则,做到“高风险严监管,中风险中监管,低风险松监管”。
当前我国发展草根金融的方向无疑是正确的。但在实践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主要包括:门槛仍然较高;虽然有政策,但在落实中存在种种障碍;政府直接干预的色彩仍存在等。今后应将发展草根金融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推进,掀起一轮新的、轰轰烈烈的金融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