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09-13 作者:徐立凡/北京,学者 来源:北京青年报
|
|
|
国家统计局公布了8月份宏观经济数据。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9%,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4%,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4.3%。而最受关注的CPI也就是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5%,比7月份扩大0.2个百分点,创下了22个月以来的新高。 从表面看,这是一组支持货币政策收紧的数据。宏观数据向好表明,一度令人担忧的经济二次探底风险在消除,而CPI的新高等于是在呼唤:加息的靴子到了该落下来的时候了。按照一般定义,CPI超过3%即可视作通货膨胀。而7、8两个月的CPI都已站到了线上。加息不仅可以对通胀产生强烈遏制效果,还可以对连续的负利率进行矫正。 然而,应对蹿高的CPI不是简单的数学题,实际上,在如何看待和应对CPI蹿高上,集中体现了宏观调控的“两难”处境。两难之下,以加息应对CPI的手段不能不慎重使用。首先,7、8两月CPI“破3”,是季节性因素还是长期趋势需要先搞清楚。抛开翘尾因素,7、8两月CPI飙升都是农产品价格上涨在推动。以8月份为例,猪肉价格环比上涨了9%,鲜菜上涨了7.7%,鲜蛋上涨了8.3%,按照统计的说法,农产品的价格上涨对新涨价的因素贡献了70%左右。而农产品涨价,又与7、8月份洪涝地质灾害频发有关。第三季度末以后,随着洪涝地质灾害高峰过去和政府干预效果的显现,农产品价格回归常态是可能的,也就是说,CPI“破3”难以持续。果真如此,加息就可能打成了霰弹枪,没逮着通货膨胀,反可能伤及脆弱的复苏。其二,在8月份公布的一系列漂亮数据背后,也要看到,还捎带着出口增速放缓,贸易顺差大幅收窄等阴影,8月份贸易顺差环比减少30.4%就是一例。这表明,外部环境还很不稳定,而美、日近期酝酿的二次经济刺激计划表明,不仅是外部经济复苏不稳定,而且还存在下行寻底的可能。如果在这种态势下加息,那么一旦外部环境转坏,而国内因为加息而导致借贷成本上升,那么势必造成经济萎缩。这个风险不能不防。其三,即使加息后居民存款不再搬家,但企业存款则可能会反向操作。一旦外部环境再度恶化,在流动性仍然充足的情况下,许多企业部门会选择减少甚至停止生产,而将资金转投入能挣快钱之所。可以想象,届时股市和楼市泡沫又会风生水起,目前的去泡沫化将功亏一篑。也就是说,加息不代表楼市调控的必然胜利。加息或是楼市调控所需的必要环境,但不代表会出现必然结局。 说到底,慎用加息是经济复苏不稳定惹的祸。因为经济复苏前景不确切,所以必须释放流动性;因为放水太大,所以难免不好控制,不容易收放自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CPI由于各种原因继续跳高怎么办?不对称加息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即贷款利率不变,仅提高存款利率。央行行长周小川近日特别提出,央行需要对金融机构提供激励机制,“适当管理利差有利于调动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积极性”,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夏斌也表示,当前央行应给出正利率信号,但为防止在经济增速下滑时一次性加息给市场造成负面影响,可允许存款利率适度上浮。但无论怎么解读上述权威人士的话,至少在现在,加息还只处于观望期。 观望是因为要看清形势。如同8月份的CPI上涨3.5%不能得出通胀已成气候的结论一样,未来经济的气候如何尚不明确。政策不能激进,投资理财也不能激进。最好的方式,是随宏观政策共舞。
|
|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