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只能“靠天吃饭”吗
2010-09-13   作者:午言  来源:人民日报
 
  基金是前几年的投资热门品种,今年以来受到市场“冷遇”。虽然新基金的发行持续不断,购买者却越来越少,很多基金的首发规模不到10亿份,最小的只有4亿份。“袖珍基金”频频出现,与当年首发规模动辄数百亿份、一天就卖光的热闹场景相比,完全不能同日而语。
  基金销售的冷清,就其直接原因而言,自然是缘于股市的低迷。基金业在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表现出明显“靠天吃饭”的特征:股市行情好,基金业绩上升,投资者购买基金的热情也相应“水涨船高”;反之,基金则会被市场遗忘。
  的确,既然是以股票为主要投资品种,基金的业绩就不可避免要受到股市状况的影响。但是,作为投资者心中的“专家理财”,数百只基金整体性地牛市赚钱、熊市亏钱,在更深层次也反映出公募基金体制上的种种缺陷。
  基金公司利益与责任不匹配,令投资者最为不满。基金公司的收入主要来自提取的管理费,由于实行固定费率提取方式,资产管理规模就成了基金公司的主要目标。管理资产规模越大,基金公司的收入越多,与投资业绩却没有直接的关系。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60家基金管理公司旗下661只基金合计亏损4397.5亿元,为历史第二大半年度亏损额。与此同时,基金公司上半年提取的基金管理费收入却高达14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9%。在基金的排名上,甚至出现投资亏损额越大,基金公司收入却越多的奇怪现象。一边是投资者的累累亏损,一边却是基金公司“旱涝保收”,基金公司能否竭尽全力为投资者“赚钱”,不免让人生疑。
  对于基金经理激励和约束机制的不完善,也是影响基金业绩表现的重要原因。在投资过程中,基金经理承受着排名的压力,但其收入与业绩表现不直接挂钩,相比而言私募基金却更有吸引力,于是大量优秀人才从公募基金中流失。今年以来,已经有近百家基金更换了基金经理,股票型基金经理人均任职年限仅一年多。很多年轻而经验不足的基金经理,管理着与其投资经历极不相配的大规模资金,也就很难期望基金有出色的业绩表现了。
  此外,公募基金自身的制度局限,在控制风险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活力。以具体的投资操作为例,基金公司对投资程序、品种、仓位以及股票债券的比例等都有严格规定。即使基金经理对市场有自己的分析判断,也很难在实际投资中体现出来,大多数时候只能是“随波逐流”。
  这些问题的出现,表明公募基金在经历超常规发展阶段后,正进入一个“瓶颈期”。基金业要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应当在制度上有所突破,以改变目前一味追求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促进基金公司下更大功夫做强做好,为投资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回报。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基金经理对中国的投资前景观点不一 2010-09-10
· 老鼠仓曝光多家基金公司治理缺陷 2010-09-10
· “鼠害”横行 基金业亟待重塑信誉 2010-09-10
· 基金小盘股禁炒令传言再起 2010-09-09
· 碳基金:英国推广低碳技术的重要支撑 2010-09-09
 
频道精选:
·[财智频道]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频道]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频道]左晓蕾:信贷此时放松调控将前功尽弃·[思想频道]谢和平:发展和掌握低碳核心技术
·[读书频道]《五常学经济》·[读书频道]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